周南这是真的转性了?不完全是,可也是一个开始。他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这一身军装也让他很是感动。由于他的身材太过高达,在原来的学校里实在是找不到,所以,连续两年他都没有参加军训。别人不知道的是,周南对军装还是有着一股莫名其妙的“羡慕和依恋”,因为,他小的时候,爷爷老周就是穿军装的,是军队代表队里的中锋。而爷爷抱着周南拍摄最好看的照片几乎都是穿着军装的。
可惜,周南的父亲不是军人,也没有爷爷在篮球场上那样威风,但是在地方从事教练工作还算是尽职尽责,也算是小有名气。也正是因为从事的是职业队的教练,基本上周南打小就很少跟父母在一起,他是跟在爷爷身边长大的。在汉民族里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隔辈亲,周南之所以养成那种脾气,与这个隔辈亲分不开。所以,当真正出了事情后,老周满世界的跑关系,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的后悔。
大个子的军装的确很难搞,随便找个服装店服装厂也能做出来,可惜,绝对找不到正宗的军装用布,那一定是民间仿制的布匹。可要是去军装厂订做行不行呢?也行,但绝对不是个钱的问题,而是你得拿出各种批文来。国家对军装的管制是相当严格的,尽管人们可以满大街的看到,可真正进入到经营里就会知道,那绝对不是一个随便和方便的事情。为了一个大个子军训去找各种单位批文,这怕是所有具体经办人员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就算是认真的去办了,怕也是等到军装发过来后,军训都结束俩月了。所以,在一些学校里,特型身材的新生往往会因为没有军装而免于军训了。比如周南这样的,比如超胖体型的。
那周南现在穿的这一身军装是从哪里搞来的呢?当然是小屁孩通过王家的关系提前弄的了。周南在被警方带走之后,肯定是要按照惯例测量身高体重,拍摄照片等等,这些数据不难拿到。还有老周从家里拿来周南平常穿的衣服,所以,精确的尺寸很快就有了,而在这个城市里就有一家专业制造军装的工厂,还是从清朝时期就有的,发展到今天也是一百多年了。王家很容易就找到了关系,以运动员需要为由,特制了周南军训的军装。当然了,在制作的时候,工厂里也做了点手脚,比如在用料和特殊地方省略等等,以示与正规军装的区别。
大学生的军训军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军装,往往都是找一些服装企业制作的仿冒品,只有前来训他们的军人穿的才是货真价实的军装。就是去找正规的军工厂定制军训军装,人家也是要动手脚的,绝对不可以让这些军装轻易的流入社会。
今年来军训的是另外一支部队里的士官,与去年的不一样了。虽然没有去年的那么“铁血”,可是今年的效果却是不差。因为,谁都看见了,连那样的巨人都老老实实的训练,其他人还能想啥偷奸耍滑的事情?老实的训吧。
李凡这些日子更忙了。马嵬曾那边的计划书已经拿出来了,在与李凡共同商议后第一时间上报给系里,系里马上就来了兴趣。能不来兴趣吗?本来就是个新建的学系,几乎到处都是窟窿要填补,这一下子就搞来了上千万,没有哪个傻瓜领导会没兴趣。于是,系里立即就签署了意见报到了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也不含糊,如果是其他学系的怕还要“研究研究”,可唯独这古代学系的事情很重视,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系,是其他学校都没有的独一份。可全新归全新,在经费方面上级却没有给予大力的支持,说出来的理由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古代学,研究的是古代历史上的一切东西,包括古董文玩,难道说你们这些专业的行家在其中还找不到“筹资”的法子吗?那你们研究的到底是啥样的古代学?这话说白了就是,“你们就是玩古董的,玩古董的你们都赚不到钱还研究什么呢?”在某些人看来,“你们帮人家鉴定一件古董的收入难道还少吗?”
可是事实上,到学校里来鉴定的业务量并不大,整个社会上能够鉴定的机构和个人多了去了。人家都已经是有了固定的客户固定的渠道,加上这个个古代学目前毫无名气,人家凭什么信任这里?所以说,Y大学里的古代学系还真是有点穷。现在,马嵬曾写了这样一个报告,还信誓旦旦的说可以拉来赞助,这能不“特事特办”吗?于是,不到一个礼拜,报告就被学校批了下来。
报告下来了,王家的捐款也立马到账了。这次王锐可是不小气了,李凡要一千万,他干脆给了一千五百万,其中的道理王锐可是比李凡门儿清,要是只给一千万,能够投入到研究室里的最后怕是连八百万都没有,与其到时候都紧紧巴巴的,不如一次性到位,多给点就是了。另外,王锐还存了一个心眼,今后只要是有古董拍卖会,他找这里借人不就好开口了吗?有了这里的人帮忙,自己将来还担心赚不回来这个投资吗?实话说,动小心眼,王锐还真是行家里手。
正因为这些东西都到位了,李凡和马嵬曾就忙起来了。现在,马嵬曾是这个“研究室”的主任,李凡是马嵬曾的助理,整个研究室目前还就是这两个人。
怎么没有其他的人加入呢?这里就有个学术的认识问题。古代学去年才开办,第一批招收的学生还不到三十人,这个学系里有教授二名,副教授四名,剩下的就是五个讲师。而这些教授和副教授还都是兼职的,就是讲师也是跨学科的,只有马嵬曾是这个学系里的“专职讲师”。这样的配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其实,说明了这个学系的建立本身存在着“争议”。在一些教授专家看来,古代学完全是标新立异搞的一个噱头,其教授的一些课程在原来的历史系、考古系、文学系等学科里都有,何必还要新建这样一个“四不像”的学科呢?
提出建立这个学科的恰恰又是本校里的一位名宿,分管文科教学的副校长朱家清,他自己亲自兼任古代学系主任,原来是信心满满,可惜,办学了一年,明显感到了不理想。首先,师资力量就不正规,连他都是兼任的,想找几个人加入都难,不是没有那本事,不够条件的,就是看不到希望,不愿意来。虽然开办了一年,除了专职的马嵬曾之外,就是在办公室里还有二个办事员,其他的全都是兼职。去年招来的28名新生中,目前已经有一半人改学历史系和考古系去了,剩下的人也都是在观望,这让朱家清都有些进退两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嵬曾和李凡共同研究发表了关于元代瓷瓶的考证论文,最近又在搞齐璜的早期存疑画稿的研究,这又拉来了巨额的赞助,顿时就把朱家清的心气又给提了起来,而为什么要开办古代学的真正含义,现在他觉得马嵬曾大概是明白了。他哪里知道,真正搞明白这里含义的其实是李凡。
朱家清要开立古代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开始他自己也不是说的很清楚,只不过认为原来的历史系、考古系等研究的范围太窄,而对古代项目的研究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古代文化对古代科技和社会的影响关系等课题基本上就是个空白,让历史系的去研究古代科技就是勉为其难,而让考古学去完全理解古代的文化传承更是超过了他们学习的范畴。可要是把历史系和考古系合并行不行?似乎应该如此,可是又受到传统学术界的抵制。所以,朱家清利用手上的权力新开了这个学习,实际上,学生要学的课程是涵盖了历史系、考古系、哲学系、文学系等诸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现代科技的一些基础课程,把对古代文化和古代物品的研究发展到更加全面和更加符合逻辑的境界。按照朱家清的理解,如果今后需要进行大型的复合式的考古发掘,领头的人应该是古代学系的毕业生,而不应该是现在那种所谓的考古队专家之类的,这些专家名声很大,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可有多少人知道,由于他们的偏科,使考古发掘中损失了多少珍贵的文物?当年兵马俑出土,那种氧化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可却是没有谁马上提出,直到发掘了好几千个后才发现了,刚刚出土的彩绘在空气中仅仅保存了66秒,永远看不到了。所以,朱家清认为,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必须是个对古代和现代科技都了解的全才,必须能够最大可能的避免由于简单误操作造成的低级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学招生的时候要的是理科生而不是文科生的道理。
问题是,有多少理科生会对这些古代的东西感兴趣呢?除了李凡这个妖孽意外,大部分被招进来的理科生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要学的是高中文科上的东西,能够坚持下来的人还真是不容易。这里还有一个区别,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发育部位是不一样的,从而引起的学习兴趣也是不一样的。能够从诸多考生中找到愿意学习古代学的理科生还真是难为了朱家清了。
当然,如果这个学系最后办不下去了,学校方面也有办法处理,把学生分流到其他学系就是了,对终止该学系写一个“分析报告”就算完事。可是,目前看来似乎还做不到。至少,坚持下来的学生还是有想头的。
首先,他们是这个学科的创始学者之一,这个荣耀万一将来实现了,名头就不得了。其次,这个学系是在草创时期,毕业的学生留校的可能性要比其他的学科大多了,就是全部留下来也不是不可能啊。那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本来就没有打算再回去,学别的学科能那么容易的留在学校里吗?第三,四年本科学完直接考本学科的研究生会容易的多,这也是许多学生看中的原因。
上面说的这些理由对李凡来说,都不重要,他是仔细的研究了该学系课程的介绍后才下决心报这个学系的,他觉得这是个新领域,有大把机会向自我挑战。
学习了一年,李凡其实已经把历史系、中文系、考古系等各门基础公共课程学的七七八八了。而真正的古代学专业课程其实并不多,还在探索中。目前,朱家清实际上把过去发生的各种考古发掘出现的错误归纳出来,找出其中的错误,设计改进的办法。把古代各种杂学柔和到一起,这们学科的名称就叫“古代学”。
在学系里忙活一阵,李凡还让石大庆向这边发送了一批手串,因为是新学年开始,特别安排了几个高端的崖柏手串,还有石大庆在当地寻找到的一些类似蓝田玉之类的普通玉石雕件和摆件。在这一点上,石大庆已经逐步的进入角色。
江涛希望要的金丝玉、小叶紫檀手串等一个没有。李凡很清楚,那些东西必须留给石大庆做家底,一旦遇到麻烦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度过难关。
不过,这次也给江涛送来了新鲜的玩意,就是用从大沙河、韩梁河里找到的“阴沉木”做的手串和摆件,没有具体的定价格,完全是给江涛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这些新玩意在市场上不多见,到底能不能被接受,李凡也是想试试水。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每天李凡要操心的,那就是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在进行军训。按理说,凯琳娜可以不参加军训,她是留学生。可她又是通过国内高考进入的,也可以说她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这要不要军训……校方是征求了本人意见的,而凯琳娜对中国的一切都有兴趣,当然毫不犹豫的参加军训了。
邓小丽对军训还能适应,毕竟她多少也从父辈那里学了一点点。可是凯琳娜就辛苦多了。她不是个能够理解中国军训含义的外国小姑娘,论年纪,也不过才刚刚十七岁。其实,她在法国的时候也接触过军训,只不过那是嬉闹,哪里像这里,严格的要命,还要顶着日头晒,弄的每天李凡都得过去安慰一下。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紫色更新,第一卷_交换(4)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