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小说>穿越小说>紫色>第一卷_对比(4)
  人都有喜爱新鲜之秉性,新乐器一到,拿到乐器的演奏家们就“器不离手”的开练了,从一开始的个人熟悉,慢慢就转化为小团体的三一群五一伙的小合奏,继而就是这个组那个组的成团成块了,没过三天,西蒙就把整个乐团捏到一起搞合奏了。这不合奏不知道,一合奏才发现现如今的乐团声响不一般了,尤其是使用新型管乐器的哥几个,那可是比原来溜多了,毕竟改革后的乐器好用啊。

  柏林爱乐乐团去了汉堡,极大的刺激了其它乐团,蒙斯特就打电话给组委会主任斯特凡,据说,斯特凡还是蒙斯特儿子的同班同学,见面都要叫一声“安口”的,两人之间是很熟悉的,可这次斯特凡成为组委会主任后,竟然都没给蒙斯特打个电话,还是搞音乐项目的活动,这是不是也太没把这个“安口”放在眼里啊?

  “斯特凡,为什么不给我发邀请书啊?在你的眼力,我这个安口是冒牌的?”

  “这个……蒙斯特先生,我,我们这个音乐节配不上你们啊?在娱乐上旅游上算是给民众一个休闲度假的机会,在音乐上可是完全提不起来啊,再说了,您的乐团刚刚结束春季演出季,每每到了夏季不是你们休假的时候嘛,不敢打搅啊!”

  “你少来!我们去不去是一回事,你发不发邀请又是另外一回事!”蒙斯特的那种霸蛮不讲理的脾性又爆发了,“不邀请我们,你们却是邀请了西蒙?是不是不想让我们赚钱,而是把钱给了西蒙他们?我知道,他们最近花了不少钱买乐器,可是我也在去年花了一大笔钱啊,我也想尽快回本啊,你这次是对我失礼了!”

  “那个……对不起!安口,你觉得我该如何弥补这次对您的失礼?”

  “很简单,帮我安排一个可以住得下三四十人的宾馆或者酒店吧,我要带着的我人去观摩一下,或者我也可以成为某个评选委员会的委员,如果有的话。”

  好嘛,这蒙斯特是既敲竹杠还要“官”位,不过,他的这套说辞倒是让斯特凡心里一动,干嘛不针对那些业余“义演”的乐队进行评奖呢?这也许是个好主意,于是,他爽快的答应了蒙斯特“要官”的请求,至于酒店和宾馆嘛,低端的紧张,越是高端的就越是富余,他只要跟其中某个五星级酒店打个招呼,那酒店还不得感谢自己?来的可是维也纳乐团啊,蒙斯特带来的人能是一般演奏家吗?

  要说,这维也纳乐团的人数可是不少,一般出去巡演的时候,都有一百大几十号人,这只来了三四十人,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了,说白了,也是蒙斯特动用自己的威信加上威胁,再加上点小优惠小贿赂,把乐团里几个大组的骨干、头牌、召集人等给忽悠到汉堡来了,在他看来,越是了解自己的对手就越是可以在以后的较劲中占据主动,这维也纳与柏林之间的暗中较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战后,各个政治势力划分完毕后,剩下的就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划分了,而这种划分是没有硝烟的,没有什么辩论演讲的,靠的就是本事,就是对传统音的继承。

  柏林乐团的到来,使汉堡音乐节的档次升格了,接下来,维也纳乐团在终身总指挥蒙斯特的率领下又派来了“观摩团”,这下子,汉堡音乐节的高档次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就连德国教育既文化部长都出席了开幕式,整个项目的档次再次提高,而在开幕式上,斯特凡又把成立“群众演出评委会”的消息作为惊喜公布了,宣布,只要评上奖的业余乐队,将会获得什么什么奖项,将会得到某些企业的赞助,将会得到去音乐学院戏剧学院进修的机会,等等,这下是彻底的把当地民众的情绪给激活了,据说,当晚的电视收视率创了汉堡地区的新高。

  汉堡的音乐节开始热烈热闹的忙活起来,各种爱好和各路追捧者是各展其能,许多音乐人其实就是那种天然的“人来疯”,你让他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演奏,也许偶尔会在头脑中遐想出啥道道来,可无人欣赏无人点评无人赞美,那样的时候是短暂的,是一种孤独的寂寞,也许有的人适应,可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应的,尤其是西方表演界里提倡“激情”演绎,学生们在排练的时候,教练往往会说“你们缺少一股激情”,政客在演讲的时候,下面的导演会时时刻刻提醒你“保持激情”,甚至在学校演习辩论的时候,那些导师也会反复强调在冷清分析的时候万万不可缺少“激情”。可是这激情如果是装出来的,那就会显得很假,很别扭,很不**,但是,如果这激情是自然而然被激发产生的,那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在音乐节的时候,许多演出的时候并不是在纯粹的音乐厅里,有的是在体育馆里,稍加改装,就上演各种各样的演奏,还有的则是在公园、体育场,这些业余的演奏者的表演几乎完全免费,免费的结果就是人山人海,人山人海的结果就是观众们又是打口哨又是嗷嗷叫,伴随着音乐,各种喊声都有,演奏的人听到这些则是更加卖力更加激情甚至更有创意,据说,这就是那些流行摇滚音乐的基础。wap.xs74w.com

  这次汉堡夏季音乐节,在音乐厅的演出自然而然是上流社会的高雅品鉴,那里几乎集中了所有汉堡地区的高端人士前去,还有一些来自欧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高端人士,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汉堡可以享受如此高级的音乐演奏,尤其是柏林乐团的演出,坚持是棒极了,有些人认为柏林乐团的演奏水平大幅度提高了。

  而在音乐厅外面的广场、体育馆、体育场,那些来自中学校、职业大学和一些社会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乐队,他们是不可能也像柏林乐团、汉堡音乐学院乐团等正规乐团那样玩高雅的现场安静欣赏?你乐队就是想那样做,人家围观的观众也不干啊,那好比大家去看足球,你非规定不许喊叫,不许打口哨,不许这不许那的,那能成吗?谁要是那么干了,一准得叫球迷们把他的办公室给掀掉。

  既然与音乐厅里是两个路数,那好,那就另辟蹊径吧!于是,这些在外面玩票的业余乐队就出幺蛾子了,人家干脆放弃演奏古典音乐,什么贝多芬啊肖邦啊莫扎特啊瓦格纳啊……统统玩蛋去,他们用交响乐队演奏流行歌曲和摇滚音乐,那是一点都不含糊,音乐嘛,本身许多地方是想通的,在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在于配器编辑想要表达的背景和内涵,当人们听惯的旋律用另外的乐器表达出来后,那种感觉绝对就像吃刚刚捕捞出海的三文鱼,新鲜!

  盛夏的汉堡,真正的黑夜也不过二个多小时,许多人都在享受音乐节带来的快乐,尤其是那些前来旅游的外国游客,他们甚至在音乐厅听完了古典音乐后又跑到广场去欣赏业余乐队演出的各种其它乐曲,而汉堡的夜市也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繁荣,好嘛,就差玩通宵了,而这些带给汉堡的经济收入那是打着滚的往上翻。

  外面天已经快亮了,臣切尔此时还没有睡觉呢,出席了音乐会,又与联邦下来的官员进行了会晤,等到好不容易喘口气了,哈维又找上门来了。

  “我知道你很忙,所以,我必须见缝插针,我知道,除了这个钟点能让你挤出点时间见见我外,其它时间都不可能找到你,我来就问一件事,我申请的海洋考古手续办得如何了?还需要我做什么配合?”哈维是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问题。

  “哦,都办好了!我不会食言的,这次,你的确功高至伟,我相信,你的新项目也将给汉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你是个神奇的学者,我这次相信菲尔德的话了,他很早就告诉我,让我多找你参议,是我疏忽了!对不起,我今后会改的。”

  臣切尔倒是很光棍,一上来就认错,随即,他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文件,翻了翻后递给了哈维,“这些事情都是有斯特凡负责管理的,你这次给他可是出了个好点子,他感谢还来不及呢,拿着这份文件你就可以正式进入准备阶段了,而且,我也与不莱梅市长舒尔特通过电话了,他对你们的工作完全支持,一旦你在汉堡市里获得了海洋考古的批准,不莱梅那边也会循例办理,到时候在那边备个案就可以了,或许那边的海洋考古会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的确,不莱梅那边地处大西洋沿岸,正是几百年海洋活动最繁忙最稠密的地区,而在那一带出事的船只更多,更密集,按理说那边才是哈维的考古重点。

  “谢谢你预先的通融,其实,对于大西洋那边我的兴趣不大,原因有两个,第一,最早殖民航海的航线主要集中在葡萄牙西班牙沿岸,航线也是在英伦三岛的南面,而我们这边主要是沿海岸,从荷兰到斯堪的纳维亚的航线,这样的航线上,即便有沉船,考古价值不高,经济价值也有限,而在北海这一带,沉没最多的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舰和运输船,去打捞那些船只意义不大。第二,一旦找到有价值的沉船,往往又会被沿岸国家和沉船原属国找麻烦,没发现他们不会理,一旦发现,他们就要来抢夺,于是旷日持久的官司没完没了,我不想找那个麻烦,有那功夫还不如在家里喝茶呢!”哈维对海上考古的重点做了解释。

  “难怪你能够成功,你把问题看的很透,我对你的了解晚了些,可现在还是来得及,今后我有问题请教你,还请你不吝赐教啊!”臣切尔很有感触的说道。

  “没有问题,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会帮你谋划的!”哈维答道。

  两人站起来握手,这就等于是达成了默契了,分手后,哈维赶紧订机票,他要飞到东方去催订购的打捞船了,对在汉堡港西北的一处沉船遗址,他已经调查和准备了好长时间了,现在,这说话公司的运作就要进入快车道了。

  在东方某船厂定制的考古打捞船也是刘道源帮忙去弄的,而在刘道源身后站着的就是小老大李凡,海洋考古,或者说水下考古对李凡来说还是个没有涉足的领域,而在老家这边,水下考古也是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是考古行业里的难点。

  如果说没有水下考古也不对,在南海水下,就多次进行过水下考古,不过那是以打捞南宋时期的沉船为主要目的的,经过多方准备,花费了巨资,船是捞上来了,可那是一艘商船,虽然有十几万件南宋时期的外销瓷,可实际意义却是不大,而且,根据出水的遗物分析,船主或者说船只的雇佣者并不是华人,而是前来经商的阿拉伯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遗物屈指可数,可以说,那样的考古是不完全或者说是不成功的。正因为如此,在南海海底被发现的沉船有很多,可是后期的考古工作却是迟迟没有展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多少与勘察和定性有关联,吃不准的打捞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也正是国内在沿海一带打捞工作不少,可涉及到考古的项目却是凤毛麟角,沉船毕竟与墓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陆地考古,往往以古代人类生活遗址和墓葬为主,这也得益于华人自古就有保存历史的习惯,不要以为古人把许多宝贝放进墓葬里仅仅是为了厚葬,是为了在地下世界里还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我们的先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把在世的经验和教训保留下来的习惯,在当时,想要保存信息还真是没有多少好办法,最早有壁画,有岩画等等,后来发展到了在龟甲上刻字,在石碑上刻字,而当时我们的祖先发现保留物品最好的办法就是掩埋在地下,这个认识一直保留至今,比如,在北方农村的地窖,南方人酿酒也是掩埋在地下,先人们相信,掩埋在地下的物品是可以遗留给后人的。

  这个认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怕是可以追索到东汉时期,要知道,厚葬和礼葬的习俗很早就有了。具体是在商代还是更早时期,目前不可考,而后人发掘前人的墓葬也是古来有之,最近发掘的秦公大墓就已经有防盗掘的设计,可见,古人完全知道自己墓葬未来的可能。到了三国时期,曹孟德为了补充军需,还组织了专业的掘墓队伍,专门司职的官员就叫“摸金校尉”,可是,从那以后,官宦大户人家厚葬的习俗并没有改变,甚至更加隆重了,看看明清的帝陵就知道,那根本就不是前人墓葬可比的,而在古代许多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字画等文献,甚至还有一些纪录平常生活的“日记”“流水账”,这些都成为后世研究古代的重要佐证,为什么会如此?正如九阴真经作者黄裳说的,“留给有缘人”。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紫色更新,第一卷_对比(4)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