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金良和吕秀才见状,也不去打搅,安静地各自拿起一本林迎带回的书,就在一旁看了起来。
虽然,相对于四书五经以及它们的译注来,各个时期流传下来的《算经》只能算是杂书,但在读书人眼中,与画本、小说、游记等真正意义上的杂书比起来,它们又显得正统太多了。
纵然科举较少涉及明算,但读书人多看一些总不是坏事,如果真能参悟并掌握一二,也算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技艺。
何况几个月前杜县令将明算题作为县试最后一场考题的“往事”还历历在目,多少学些《算经》,也成了参加过那场县试的考生们的刚需了。
他们就怕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
正好林迎带回了这么多书,自然没有不看的道理。
要知道这些《算经》在市面上动辄要卖几两银子,现在白嫖就能看,难道不香吗?
接下来,整个丙字八号房舍,便进入到一阵安静当中。
林迎先是钻研了下《缉古算经》,此书由唐代初期算学博士王孝通编撰,全书共收纳题目二十道,唐时曾被用作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而被奉为数学经典。
当然,它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它的题目也非常有意思,第一题是推求月球的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
林迎简单看了一下,便刷新了他对古人数学层次的理解。
以前是他小瞧古人了。
这搞天文的,果然要懂许多数学才行。
即便是后世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学的相关专业,恐怕也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二至第十四题,则分别涉及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妥妥的应用数学。
其中涉及了大量三次方程组,在没有公式的情况下,居然能硬解出正确答案,林迎心里着实佩服。
而第十五至二十题,又是求勾股问题。
题干较之前几题要简单一些,但也都是解高次方程,还是那句话,没有公式的情况下进行硬解,令人头皮发麻。
正当林迎专注《缉古算经》,并以后世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的时候。
一旁的艾金良和吕秀才则分别捧着《九章算术》以及一部名为《四元玉鉴》的书看着。
前者自不必赘述,在数学史上已是大名鼎鼎了,共收录了两百余道应用数学题;而后者之所以叫《四元玉鉴》,便是因为它的不少题目中出现了四元方程。
此时,艾金良和吕秀才捧着书,眉头微皱起。wap.xs74w.com
这都是啥跟啥啊?
设未知数“天元(x)”,再设“地元(y)”、“人元(z)”、“物元(u)”,再列出二元、三元甚至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然后求解。
这与天书何异!
吕秀才已经完全抓瞎了,他目光呆滞,表情欲仙欲死。
与艾金良对视了眼,只觉得当初杜县令对他们是如此的仁慈。
要是换了这书里的题,不要说求解了,保管他们连题目都看不懂!
艾金良虽说已经从林迎那接受了“方程组”的概念,但眼下也是被难住了。
他放下书,感慨道:“明算一途,门槛甚高,之前还因会一点皮毛而沾沾自喜,如今看来,我是连门都还没有入啊。”
吕秀才也是感同身受地点头:“是啊,据说唐时国子监开设算学馆,这算学也是要考的,放在当下真是难以想象啊。”
“确实如此,如今国子监虽然也有算学馆,但已成枝梢,国朝纳士,已全然让道于进士科,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放在从前,艾金良绝对不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国朝纳士,通过“科举考进士”这一途径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接触得多了,他发觉像“明算”这样的杂科,在国家这台机器的运行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比一棵大树,有主干,也有支系,光有主干而无支系的大树,是难以接受阳光照耀继而生存下去的。
另一方面,支系发达而主干空虚,水分与养分均无法传递,同样难以维系。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很难再去置喙科举的好坏了。
吕秀才看着艾金良,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惺惺相惜。
于是干脆,两人一起将书本放下。
倒一壶茶,开始说起其它的事。
这《算经》嘛,他们还没有能力看,以后再说了。
……
另一边,随着不断看下来,林迎对古人在算学方面的成就也了解得越来越深。
渐渐地,他也有了压力。
在他面前,是好几座巍峨的高山。
他的《明序算经》想要绽放光彩,必须登上这些高山,并比它们立得更高才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申时四刻左右,林迎与周围房舍的学子一起组团去了会馔堂吃饭,晚饭后,其他秀才都开始忙自己的事,林迎也拿起书继续看起来。
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
这天,林迎等人正在射圃进行箭术练习。
所谓学院六艺中的“射”,即射箭的意思。
周朝时,孔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而随着唐代科举日益完善,进士科取代了其它招贤纳士的法子,这六艺的重要性也就有所下降了。
到了如今的大周朝,六艺已成为学院之事,只做科举的补充。并且六艺中的御与射进行了合并,又增加了律。
所以,林迎他们现在所学的“射”,其实是要兼顾“御”的。
只不过难度都大幅下降了罢了。
学宫射圃,作为习射场所,其实就是个大操场。教员姓周,是一名孔武有力的军户,据说参加过武举,还在巡检司任过职,后被宋教谕相中,请到青川县学,担任教员一职。
一名教员的年收入为奉银10两,薪银6两,另有地方性的家火银、马匹银等折合补助6两,合计二十余两。
算是旱涝保收的好职业。
林迎他们上课时,先围绕着操场跑上几圈,之后拿上弓具,对着靶子开始练习箭术。
学宫中还豢养了三匹骏马,据说课程的后半段,还要进行马上习射。
当然了,地方学院的“御射”多半也是样子货,学子们坐上缓步行走的马然后射出几箭,只要中了靶那就算有成绩了。跟北方所谓“马背上的民族”,不可同日而语。
但哪怕如此,也让那些从未骑过马的学子们嗷嗷大叫。
恨不得马上翻上马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今天天气很热,十几个秀才在校场上一通长跑,射完两桶箭(24支)后,便找了阴凉的地方开始休息。
一行人彼此团坐着,说着一些有的没的的东西。
正聊得起劲,就见一名斋夫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哪位是林明序?”斋夫拱手,对着一干秀才客气地道。
学宫斋夫,即学宫的后勤人员,当然,他们也是官吏,所以称呼为“教工”更为贴切,平日虽然不司教学,但也是管事的。工作轻松又体面,年薪则为12两。
“学生正是。”林迎站起来,朝斋夫示意。
那斋夫看到了林迎,走过来道:“教谕有命,让你去一趟教谕厅。”
“有劳通报。”林迎作了一揖。
虽然不知道宋教谕找自己有什么事,但对于前来通知的斋夫,林迎礼数是到位的。
那斋夫见林迎朝他作揖行礼,也是心情不错地还了一揖,笑着道:“快些去吧,莫让教谕久等了。”
“好的,多谢。”
林迎说完,就朝着宋教谕办公所在的教谕厅走去。
所幸教谕厅和会馔堂、射圃等都在学宫的后方,距离倒是不远。
很快,林迎就来到了教谕厅外。
轻轻扣了几下门,听到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后,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更新,第141章 宋教谕有请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