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并没有回京师的燕王宅邸,而是如奔丧一般,在金陵城中哭嚎而过,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哭声音太小,也容易断腔,朱棣便让三个儿子也跟着自己一起哭。
朱棣曾经远征蒙古,知名度很高,加上动静够大,所以一路之上,城中士民,不论老幼,都希望一睹燕王风采。
哭泣的燕王,能有什么风采?
只不过让城中之人暗自同情罢了。
毕竟,儿子奔丧老爹,来晚了。
谁的错?
皇上的错!
君不闻,燕王奔丧被拦于淮安?
否则,燕王能来这么晚吗?
只是,没有人敢直接说皇上犯错。
在古代,皇上是没有错的。
谁说皇上的不是,一旦被朝廷知道了,轻则骂一顿,重则打死。
朱棣过足了演戏的瘾,嗓子喊哑了,肚子也饿了,口干舌燥,演不动了,便带人从聚宝门出城,去了钟山孝陵。
在孝陵嚎了一下午,直至天黑才返回城中。
听说朱棣哭晕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演戏太累,一不小心睡着了。
刘长阁将朱棣的动静,城中百姓与其他藩王的动静都禀告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却只是平静地听着,还饶有兴趣地请三位内阁大臣与方孝孺吃了午饭与晚饭,所谈论的,却又不是朱棣的事,而是江南赋税问题。
因为江浙地区支持过张士诚,导致朱元璋在打张士诚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睚眦必报的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为恢复生产,减免与降低了很多地区的赋税,唯独江浙地区,赋税加了数倍。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在诏令中要求,江浙人士不得进入户部任职,还将这一条写入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代子孙都要听话。
“江浙赋独重”,是朱允炆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朱允炆看来,江浙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巨贾云集、文教兴盛,也是自己未来大商业帝国的重中之重。
一个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江浙,是没有办法也没有条件孕育出繁荣的商业版图,更严重的是,过重的赋税,影响生产积极性。
大家都不事生产的话,那就容易社会不安定。
朱允炆需要一个稳定且繁华的江浙地区。
郁新、张紞,解缙都支持改革江南赋税,突破《皇明祖训》。
方孝孺也是如此,更是提出以民为重,同时拿出朱元璋的话“与民休息,使积蓄之,是谓生之畜之”,主张轻徭薄赋。
朱允炆同意四人的看法,正准备下令拟旨,方孝孺却又说道:“皇上,遵《周礼》,江浙之地,可行井田制,以增国力。”
“井田制?”
朱允炆牙齿有些酸。
井田制这玩意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东西,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已经被时代抛弃过的制度,你竟然还想拿过来用?⑦④尒説
虽然井田制采取的是国有化制度,皇上将土地赐给诸侯、臣子,这些人找奴隶来耕作,土地不能买卖、转让,贵族坐享成果。
这种制度限制了生产力,已被时代所摒弃。
没想到方孝孺竟然还想恢复?
朱允炆清楚,方孝孺的一切行为,一切思维,一切办法,都来自于《周礼》,这个家伙,太理想化了。
“方先生,您应该读过《吕氏春秋·察今》吧?”
朱允炆没有直接回答方孝孺的话,而是反问道。
方孝孺连忙点头,说道:“臣读过。”
朱允炆认真地对方孝孺说道:“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段话,先生可有印象。”
方孝孺点头。
朱允炆继续讲述道:“先生坠《周礼》于水中,舟已行进,而《周礼》随暗涌而动,刻舟求之,《周礼》尚在?”
方孝孺迷惑地看着朱允炆。
郁新、张紞、解缙霍然开悟,明白皇上这是警告方孝孺,不要动不动以《周礼》为指导,那玩意太老了,不管用了。
变通,方可行进自如。
方孝孺也不笨,明白过来,施礼受教,退至一旁。
朱允炆命令解缙拟旨,下诏“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降低江浙税赋,并以“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的方式,打破了朱元璋的祖训。
在处理好江浙赋税问题之后,天色已晚,朱允炆安排人送阁老、方孝孺回去,然后安排御用监王钺去见朱棣。
按照朝廷规制,亲王入朝,当晚需要睡在奉天门外的东耳房,第二天一早参见皇上。
王钺安顿好朱棣之后,交谈了一番,并表示朱棣来了,皇上很满意,太后很欣慰,你朱棣,也不能太伤心了。
朱棣场面话还是一流的,说什么带了北平特产,明天见过皇上之后,去慈宁宫看看太后,自己来晚了,希望王钺多说几句好话,免得皇上怪罪。
临走,朱棣还将王钺送出门,笑容满面的,只不过在王钺走后,笑容便消失不见了。
朱棣已经听闻到了消息,皇上连夜下旨,调张昺、平安、盛庸、瞿能等人把控北平,同时陈兵山海关至开平一线。
这些人,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吧。
朱棣的情绪并不高,担忧与恐惧,时不时便涌上心头。
没错,朱允炆不太可能会在热孝期间,在京师对自己下手,但朱允炆可以对北平下手啊。
如今自己在京师,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也都在京师,北平的燕王府中,除了张玉、朱能之外,就没几个镇得住场面的人。
而张玉、朱能,又都是武将,根本不懂得太多的谋略。一旦震惊之下出了躁动,惹了祸端,不用等自己回去,北平府就落在了朱允炆手中。
退一万步,张玉、朱能没有任何动作,朱允炆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过段时间自己回去,加上路途,至少也要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的时间,足以让朱允炆将整个北平防务,周围防务,全部搞定。
而且,朱允炆任用的人员,让朱棣胆寒!
盛庸?
朱棣不认为这个家伙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可以忽视。
但朱棣却不能忽视另外两个人!
第一个人,瞿能!
瞿能,少时随父从军,作战经验丰富,善骑射,明韬略,名闻朝野。
后被朱元璋任命为四川都指挥使司,总揽西陲军事,协助蜀王朱椿治理巴蜀,“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其中便有瞿能的贡献。
这是一个能文能武,善战善谋的厉害人物!
相对瞿能而言,朱棣更忌惮的,却是第二个人:
平安!
朱棣眼神中透着一股愤怒与不安。
平安,并非寻常之人,且不说他是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养子,便说平安本人,极为骁勇善战,早年随自己一起出塞远征,对自己的用兵之法知之甚多!
这个人,朱棣知道他的厉害,他也知道朱棣的厉害!
朱棣的手微微颤抖了下,无论自己回去,还是不回去,这个局,都极难化解!
朱允炆,自己的好侄子,竟然动作如此犀利!
这一夜,朱棣睡得并不安稳。
翌日一早。
朱允炆驾临奉天殿,百官按班侍立左右。早在耳房等待的朱棣,换了亲王衮冕服,身旁站着朱高炽等人。
引礼官出来迎接燕王进宫。
朱棣跟随引礼官,沿着御道,登上了丹墀,上了王座,朱高炽等人跪在一旁。
礼乐起,朱高炽等人向北而拜。
朱棣凝视着北面,面色阴晴不定,却没有拜。
丹墀两侧官员见此,疑惑之余,更是替朱棣捏了一把汗。若是朱棣不行礼,便是对皇上的大不敬,皇上完全可以拿此事做文章,削掉朱棣的藩王!
朱允炆的目光看向大殿之外,看着站而不拜的朱棣!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是开创了永乐盛世的传奇,是一个让大明威名赫赫的战神!
但他,似乎不想拜自己!
朱允炆嘴角扬起了一抹笑意,笑意中,夹杂着冰冷。
若是他不拜。
那就让他躺着吧,去陪着朱元璋也没什么不好。
朱允炆不是历史上的建文帝,建文帝对朱棣心慈手软,犹豫不决,忸怩的如同妇人,朱允炆知道朱棣的野心与未来,知道他的准备与威胁!
杀一人而安天下,朱允炆没有手软的理由!
朱棣此时是犹豫的。
面北而拜,意味着自己承认了朱允炆的皇上地位,这将会给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带来极大困难。起码,自己不能再用朱允炆“矫诏”登基作为借口,操纵舆论。
因为,自己臣服过,同意过。
可是,若不拜朱允炆,一旦朱允炆以此为借口动手,如何圆过去?
自己这个侄子,手中依靠的力量,可不再是什么腐朽的书呆子与文臣,而是,一股令自己悚然的力量!
拜,还是不拜!
臣服,还是不臣服?!
朱棣陷入了两难之中,目光穿过空间,看向北面奉天殿宝座之上的朱允炆,还有朱允炆身下的——宝座!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十六章 与朱棣的第一次交锋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