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小说>穿越小说>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第115章 文书院
  所谓政治敏感性从来不是看到对方确切政策之后的迅速应对,这种事是个人都会,没什么好敏感的。

  真正的政治高手看得往往都是细节,在官场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四方震动,从而导致势力崛起以及人头落地。

  荀彧晕倒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王弋的反应也早就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但这件事在有心人眼中可不仅仅是一位主公对属下重臣关心这么简单,不少人在这件事中都闻到了血腥的味道。

  一个被臣下激怒的人主,两人私密的谈了一些事情,结果还未见动作,臣下便忽然晕倒了。

  有些人认为荀彧晕倒其实就是动作,只是大家的想法都不相同。

  一部分人认为荀彧失宠了,晕倒不过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凭借病患逐渐淡出政治舞台。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荀彧这怎么做是为了缓解君臣之间的尴尬,毕竟即便君王无私事,后宫也是一个很忌讳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的人比较极端,他们觉得王弋可能要整顿官场,将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家伙都给清理出去。

  不得不说世家中的能人不少,虽然他们的前提都是荀彧是装病,但还真有一部分人猜对了王弋的想法。

  在年底最忙的时候,冀州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即便是荀彧缺席,处理政务的速度也要比平时快上很多。

  然而王弋身边的能人更多,他的想法是绝对不能轻易展现出来的。

  事实和那些人想的完全不一样,年末最后一场例会,大部分人都在等待王弋宣布那件事的结果。

  可这场万众瞩目的例会堪称潦草,最终只定下了崔琰因为文书众多处理不过来而申请成立了一个叫做文书院的机构。

  没有人在意这个机构的权力有多大,因为这个机构的主官连个官职都没有,只是由马融的孙子马日磾担任院长,新降的董承担任副院长。

  院长?也算是个官?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书院内会存放一些机密消息,所以射声校尉吴成被派过去担任了护卫。

  可也没人真的将其放在心上,不是他们看不起吴成,只是这个院长马日磾实在是让人有些看不上眼。

  说好听点马日磾是个经学大家,博古通今。说不好听的他就是个只知道研究文章的纯粹文人。

  不是每一个经学大家都叫卢植,马日磾?呵……

  王弋对那些人的态度相当满意,他和荀攸研究了很久,起了这么一个平淡的名字,又找了那么一个有迷惑性的人出任主官,为的就是在刚开始布局前不引人注意。

  而且文书院这个名字也没有取错,确实是处理文书的地方。只是这个文书不仅仅是公文,还有对内对外的各种情报。

  是的,王弋打算更进一步,直接将自己的情报系统进行了整合。

  不过这件事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他的第一步就是先将李儒扔到了简雍手下,等董承将对内监察的情报网铺开之后,不仅是简雍,就连明镜司也会划到文书院中,成为其下属的一个部门。

  这是简雍的提议,做了这么多年情报工作,简雍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将不同职能的情报部门单独出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主君的耳目,由于其特殊性,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欺瞒主君的工具。

  必须让所有部门都集中在一起,相互职能要有交集,这样才能达到互相制约的效果。

  简雍的提议让王弋茅塞顿开,文书院既然兼顾了对内和对外所有的情报工作,肯定不能只服务于王弋一个人,那么另一个王弋一直犹豫的部门似乎也能顺理成章的成立了。

  参谋部,这是王弋一直想却没有建立的机构。

  参谋部的职能看起来并不复杂,人员构成也很简单,只要将懂得战略的人凑在一起议事似乎就可以了。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必然不是。

  王弋手下有非常多、非常优秀的战略人才,年轻一代郭嘉周瑜这些人就不提了,年长些的如荀攸、沮授、田丰、田畴等人的眼光都非常毒辣。

  可王弋一直没有组建参谋部,答案也很简单,建不了。

  人人都知道参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谓军师其实就是古代的参谋。

  问题是打仗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分析敌人的动向和战略意图,预防可能遭遇的攻击,挨打的时候不至于慌乱并且还能有效反击才是军师们平时做的事。

  那么这就有一个前提,光靠猜肯定不行,必须要有情报支持才能判断准确。

  优秀的军师可以凭借少量情报分析出很多事情,可情报当然是越多越好。

  王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四六不懂的小白了,当初他脑子一热让甄姜给他建立情报网这种事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这个时代想要建立一个情报网难度不比上天容易多少,战乱四起的岁月商队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土匪路霸,而是饥不择食的灾民。

  土匪路霸给钱还能贿赂一二,可灾民们却不会管那么多,他们指向活下来,被他们盯上的商队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剩下,就连伙计也不能。

  而在其他势力范围内建立情报点更是痴人说梦,前几年倒还好些,大家都忙着平定自己领地内的叛乱,如今各方都有龌龊,店铺是其他人重点盯防对象。

  再加之商人的地位本就轻贱,随便一个世家公子哥都能霸占了店铺,想要建立一个情报点非常困难。

  甄姜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她靠着一路疯狂砸钱还真的让她在一些城市中站住了脚跟,为简雍这几年搭建情报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雍的进展也不快,现在王弋的情报网只覆盖了兖州、青州以及一部分司隶地区,其他地方还要慢慢来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王弋没有将参谋部提上日程的原因。

  完全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这回王弋动心思是因为简雍提出将情报机构正规化,不在依托商队来进行活动,而是以各行各业密探的形式对情报进行刺探。

  一方面是为了对情报进行汇总分析,情报都是有时效性的,特别是这个节奏缓慢年代,时效性是最难以保证的事情,因为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

  另一方面是因为王弋忽然发现自己身边战略人才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有一部分没事儿干就闲在那里,特别是某个已经订婚却总是想流连青楼的郭姓男子,有空闲逛却没空帮忙做事。

  虽然还文书院还没有建成,但让这些人提前习惯一下参谋的工作也是不错的。

  此时王弋正在荀彧家中,和他商量参谋部领导人选的问题。

  嘘寒问暖一番后,王弋将话题引入正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文若,你觉得公达如何?”

  “主公,臣认为公达不慎妥当。”荀彧直接否定了王弋的想法:“虽然内聚不避亲,可公达喜欢涉险,我觉得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公达确实喜欢涉险,可不能因为他喜欢涉险就否定了他的才能啊。无论是大局观亦或是战术决策,公达都是上上之选。”王弋的目标很明确,说到底他选荀攸的理由就是足够信任荀攸。

  荀彧也知道王弋的想法,耐着性子解释:“主公,军略司很重要,确实找个值得信任的人。但我们未来打仗只会凭借优势兵力横推过去,公达的性格有些跳脱,并不适合这个职务。”

  “我不这么看。”王弋摇摇头说道:“公达外表虽然跳脱了一些,但没有把握的事他是不会做的。如今已经不是最初大家对行军打仗都不了解的日子了,已经过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时间,公达也成长了许多。”

  荀彧苦笑,他能不知道荀攸已经成长了吗?问题是荀攸在关键时刻敢赌,而王弋的赌性同样很大,这两个人在一起谁知道会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在他看来田丰才是一个足够好的人选,战略眼光足够独到,心思也异常沉稳。

  奈何王弋来询问他更多的不是来征求意见,而是希望能得到自己的认同。

  “主公……”荀彧内心必然不认同王弋的选择,想要再劝劝。

  然而王弋却给出了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文若,想要平定这个乱世光靠才能相当不错是不够的,我必须要极致的能力,目前只有公达有这种能力。”

  荀彧心中暗探一声,有这种能力的人不止是荀攸,他也有。

  可荀彧看出来王弋在为每个人划分职能,未来王弋准备管理民政的人安心管理民政,制定军略的人专心制定军略,两种官员的身份不再能随时转变。

  这种事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所有人都能更专心,坏处是这样很容易埋没人才。

  目前看来是利大于弊,至于未来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既然主公已有断决,那臣这就去办。”说着,荀彧打算起身整理名册,将他认为在民政上表现优异的人留下来。

  王弋见状赶紧将他按在床上说道:“这件事不急,等你修养好了也不迟。”

  荀彧想想也是,随即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有些无奈的对王弋说道:“主公,臣有一事相询,您可是希望我收那诸葛亮为弟子?”wap.xs74w.com

  “啊?”

  王弋懵了,荀彧这怎么就想要收诸葛亮为弟子了?于是解释说:“我让他来帮你啊,现在你身边人手不足,找个人来帮你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其实王弋也是想瞎了心,诸葛亮今年才十岁,即便聪慧过人,可荀彧是冀州别驾,处理的都是三州大事,十岁的孩子能帮的上什么忙?

  名人效应导致王弋盲目迷信,诸葛亮确实是高手中的高手,大才中的大才,说是三国文臣第一人也不算过分。

  毕竟文臣中没人能在保持忠诚的情况下达到诸葛亮的地位。

  其他的不说,单单刘备打汉中的时候,以蜀国当时的局面诸葛亮敢让他随便浪,浪多久都行便可见一般。

  至于他那让后人诟病的军事能力也只不过是将一些不是他的功绩安在他身上罢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是说着玩儿的?

  学霸考一百分是因为试卷满分只有一百,但学霸没考好不代表只考了个及格,很可能是考了九十五分而已,没有满分就是没考好。

  问题是这些事情王弋知道但荀彧并不清楚,在荀彧看来王弋并不是给他找了个帮手,而是给他找了个负担。

  要不是对王弋有足够的了解,荀彧都在考虑王弋是不是在找接替他的人了。

  听完荀彧的理由,王弋非常尴尬。

  想想也对,十岁的孩子确实帮不上什么忙。

  可是让他将诸葛亮送回古今学堂也不合适,当初他火急火燎将诸葛亮接出来,现在没几天就又送回去,亮亮不要脸面的吗?

  干脆心一横,王弋将诸葛亮叫了进来,并说出了荀彧现在面临的困难和自己的顾忌。

  “你又什么想法?”王弋看着有些木讷的诸葛亮心中有些感叹,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少年就要经受颠沛流离的生活。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若州牧让我回去学习我便回去,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在那里也不认识什么人,没什么丢不丢脸的。”

  王弋哪能按照他的想法来?这位未来肯定是要成为自己麾下核心人物的人,怎么能有污点?

  “这样吧,虽然让你成为文若的书佐不太可能了,毕竟文若公务繁忙,没时间照顾你。要不你来当我的书佐吧?也不需要你做什么,我那里藏书有的是,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懂的想问谁就问谁,我那里能人也比较多。如何?”

  王弋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既不用麻烦荀彧,有不用让诸葛亮丢了面子。

  诸葛亮这次没有犹豫,十分爽快的就答应了,却也没有多高兴。

  王弋这么做完全是因为看到诸葛亮他想到了自己,当初他和诸葛亮一样,也是这般年纪,也是被迫离开家园到处漂泊。

  自己淋过雨后给别人撑把伞也不错,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诸葛亮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更新,第115章 文书院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