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小说>穿越小说>中国道教也有趣>第七十七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1
  下面要讲的刘沅,可能研究历史或者中文的道友听说过,其他道友可能还真不知道这位是何许人。

  本篇开篇就讲了,随着正统道教的失势,再加上千百年的深入到骨子里的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有统治阶级的支持,自以为占据着大势,那种用鼻孔视人的优越感,使儒学界对佛、道一直有着偏见的。所幸,由于比较接地气,道教世俗化、民俗化的深入使它在民间如野草一般的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散落在江湖中的读书人则一般不太排斥佛祖和老子,他们多少都会看些道书。百姓们呢,虽然没钱去读四书五经,但是对城里、村里随处可见的佛寺、道观却异常熟悉,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广大读书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道,往往会把他们和孔孟等圣人放在同等地位来看待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儒、道、佛合起来的打磨。三教互融千百年了,其实越有文化的大儒,对佛、道的研究就越深入,其中就包括槐轩学派的创始人,刘门的门主刘沅。

  南怀瑾就曾经提到过刘门,说刘沅“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归而学道,相传得老子真传,居山八年而成道。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长江南北,支衍甚多,而尤以闽浙为盛。”

  几句话,让我们对刘门、刘门教和刘沅有了一个非常简练的印象,下面就讲一讲刘沅和他的刘门。

  姓名:刘沅,字止唐、纳如,号槐轩、青阳子、青阳居士、碧霞居士

  出生时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去世时间:咸丰五年(1855年)

  籍贯:四川双流云栖里

  主要贡献:开创槐轩学派

  主要著作:《槐轩全书》

  刘门在四川,但是刘沅的祖籍却是在湖北麻城孝感乡,在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先祖刘朝弼因避战乱举家才搬到了四川眉州。四川就是个宝地,受战乱影响较其它地区少得多,所以刘家先祖才选择来这里避难。到四川稳定下来以后,刘家凭借底蕴,很快就稳定下来,先后几世先祖入朝为官,逐渐发展成为旺族。

  刘沅的五世祖叫刘坤,据说对易经极为精通,没事也爱给别人起个卦,看个风水什么的。当时正值明末清初,那段历史道友们都清楚,宝地四川也没能逃过战乱的影响,面对越来越乱的时局,刘坤便算了一卦,对家里人说:“据我神算可知,此地不久将有乱兵过境,还是早点跑路过上策。”于是举家搬到了今天的成都西边的温江县公平镇,从此刘家人就在这一带半耕半读,定居下来。随着家族的开枝散叶,刘沅一支逐渐迁到了今天的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wap.xs74w.com

  刘沅的爷爷刘汉同样是一位易学高手,估计也是家传绝学吧。到他老爸刘汝钦(1730-1789)也是好学生,幼承家学,累进太学,同样是位易学高手。当年正好四川有一场小金川之乱,刘汝钦曾经在一个叫岳钟琪的手下做幕僚随军出征。刘汝钦的情商相当高,为人还有一股豪士之风,出手也大方,交下了不少好友,不过弄得家里也经常揭不开锅,老妈向氏也是毫无怨言。

  这就是刘沅家庭的大致情况。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刘沅出生在三圣村。总体来说,先祖们为刘沅的成长积攒下了足够的积淀,祖辈的耕读传家为他提供了后天的成长养分,特别是易学的传承,为他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和刘一明、闵一得相似,刘沅同样是体弱多病,同样是聪明过人,家族又有读书的传统,为人又勤奋好学,据说七岁能文,在乡里博了一个神童的美称。

  刘沅的学业开始很正常,乾隆五十年(1785年),刘沅在双流县进了痒生,后来一直跟随当地贡生古鹤峰学习。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刘沅被选为贡生,同年,老爸刘汝钦去世,刘沅便开始在乡里执教。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刘沅在成都考中举人,是年25岁。再往上考,学业就不那么顺利了,不过他的哥哥刘芳皋却比他顺利得多。嘉庆元年(1796年),刘芳皋在北京中进士,查了一下,他中的是三甲六十六名。那一届的状元是赵朴初先生的先祖赵文楷,授翰林院庶吉士,刘沅则名落孙山。

  哥哥进京时,刘沅也一路陪同,当路过陕西紫柏山留侯庙(还有一种说法是湖北当阳紫盖山)时,遇到了在那里隐居的静一道人。关于这位道人的记载不多,刘沅在注《道德经》的时候曾经提及过他,“……道出留侯庙下,邂逅静一老人谭次升”。二人一番交谈,志趣相投,静一道人便给刘沅讲了很多道门的经义,还送了一套吕洞宾注的《道德经》。

  据刘沅后来说,读了这本书后,“讶其与吾儒同”。其实,儒学和道家的经义本就有诸多相通之处,刘沅认识到这点以后,便留意找一些道门的经书来读,可以说,这次奇遇对刘沅今后“以儒为宗,旁及佛道”的学术研究之路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这部吕祖注的《道德经》由于得到了刘沅的认可和推荐得以印刷传世,这是后话。

  在北京期间,刘沅兄弟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得知刘芳皋的儿子不幸病故,家里也有恶邻侵占祖茔。要知道,老爸死的早,独自孀居的老妈怎么可能干得过恶人,一气之下得了场大病,现在正卧床不起。兄弟两个一听,心里如何着急上火自不必说,哥哥身不由已,不能回家,于是刘沅便星夜兼程往家赶。可惜当时还没有飞机高铁,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可是也不可能朝发夕至啊,虽然正值壮年,怎奈本就体弱的刘沅一路奔波,半路上生了一场大病。勉强回到家里,处理好一切以后,一连几年都没有缓过来。

  此后,刘沅又先后参加过三次会试,可惜都没有高中,心情不好,身体也不好,于是便失了科举之心,回家安心照顾老母。

  嘉庆二年(1797年),刘沅在成都彭家场大集上碰到一个卖药的老头儿,“形容殊异”,于是便聊了起来。老头儿自称李果园,江湖上有个野云老人的名号,今年86岁了,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再加上言谈颇颇为不俗,刘沅感觉这个老人必定是高人,想想自己这副身体,用广告里的话就是三十岁的身体,七十岁的心脏,唉,好生羡慕啊,于是便虚心求教老人如何养生长寿。

  老头儿说,:“看你的气色显然是先天不足,后天又没有培养元气,现在年龄也稍大了,所以必须用猛药先固本培元,然后再存心养性,慢慢就能身强体健了。”

  刘沅一想,自己一直在家奉养老太太,正好可以调理一下身体,便诚心邀请老人跟他回家,以便早晚请教,老人欣然答应了。

  从此,野云老人便住在刘沅家里,开始只是想学一些养生之道,没想到深入交谈以后才发现,老人是一位大德高人。

  首先,在老人的指导下,刘沅一直坚持打坐静修,多年下来,不但弥补了先天不足,身体越来越好,而且真的达到了长寿延年的效果。估计他的内功早已达到了某一境界,不但活了八十多岁,而且60岁到80岁间还连生了八个儿子。

  更重要的是,刘沅发现老人的学问渊深似海,在教导他养生之道的同时说,人人身体里都有长生大药,可惜世人不知道如何利用,你今后要注意存心养性,行善积德,“大德必寿”,这才是养生的正确姿势。如此一通大道理砸过来,刘沅惊为天人,从此诚心拜野云老人为师,老人在刘沅家一住就是8年。

  刘沅后来回忆当年老人对他的教诲,每每感慨颇多,他就是按老人所说,遵循圣人教导,守身存身,修身养性,坚持修炼静功,真的是受益终生,“回思平生辛苦备尝,几如再世,使不遇野云老人,早归大暮”。

  野云老人是何许人也无从考证,不过他在刘门内部是一个精神领袖般的存在,刘门有一种传说,说他就是老子。有学者考证后说,野云老人当年传授给刘沅的是张三丰的《大道论》。前面讲到过,张三丰是三教合一、性命兼修的,如果真有这样的渊源,那么对刘沅儒道兼修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刘沅在成都南门纯化街(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上南大街和中南大街连接处的东侧)买了块地,开始修房子。因为新宅的院子里有一株古槐,就把宅子命名为槐轩,大门两侧是刘沅手书对联:

  书史生涯不知老至

  风云事业愿与人同

  从此刘沅在家潜心修史,著书立说,学问渐渐闻名远近,很多人慕名来求学。此后余生的42年,刘沅便一直在这里居住,治学讲学,没睡过一天懒觉。

  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多,刘沅对学生的教导也不再限于四书五经,而是渐渐有了自己的体系。刘沅特别注意深入群众,经常带领门人弟子们去搞些慈善、义诊、救灾、捐赠、而且还开办一些义学,慢慢地江湖上声望越来越高,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后世学术界就以他的槐轩宅子为名,称为槐轩学派,也称为刘门,刘沅也被尊称为川西夫子。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中国道教也有趣更新,第七十七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1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