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的得失是次要的,他的表态才是重点。
天子的心腹大患是谁?
不是吴,不是蜀,也不是鲜卑、匈奴,而是以汝颍世家为代表的关东士族。
关东士族以学问传家,垄断了仕途,不仅挡了其他人的路,也对朝廷形成了威胁。
后汉覆亡的殷鉴在前,天子岂能不防?
虽然那些人帮曹氏完成了代汉,但他们与曹氏并非一条心。如果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得手,他们将来一样会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出谋划策。
削弱他们的力量,是武皇帝成功的关键,也是明皇帝即位伊始就想做的事,只不过明皇帝寿短,没能完成。
如今天子亲政,处处以武皇帝、明皇帝为宗,打压山东士族是必然的事。
但对付这些人不能简单的杀人。
改造儒门,才是釜底抽薪的杀招。
只有如此,才能将钟会要分家,何晏写文章为之辩驳的事联系在一起。
王昶几乎在瞬间做出了决定。
作为一个太原人,他没有理由不支持天子的这个决定。关东人打压关西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更何况,作为一个刚刚因为效忠不及时被收拾过的大臣,他如果再犹犹豫豫,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
他语气淡淡的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君子不党,唯道是从。处士横议,党同伐异的风气是该整顿整顿了。”
曹芳打量着王昶,嘴角挑起一抹满意的浅笑。
老头不愧是变色龙,比王凌识相多了。
两人的话题随即转向了儒学。
曹芳提出一个观点。
所谓儒家五经,都是孔子整理的古籍,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但凡事都要从经籍中寻找依据,无异于刻舟求剑。
所以,五经要研究,但不能再作为治国理念。
研究经学,也不能再成为入仕的必要条件。
那只是过去的学问而已,治国要面向现实,面向将来。
历史可以借鉴,却不能成为桎梏。
“朕还年轻,学问也浅,恐难服众。太尉是老臣,又精通儒道之学,还望能代朕发声,使朝野诸君知朕心意。”曹芳想了想,又道:“太尉文章好,又与祁县王氏相熟,不如先为王允写一篇传记吧。”
王昶无路可退,只能点头答应。
——
让王昶发声,是利用王昶的官职和太原人的身份。hTTps://WWw.xs74w.com
真想从学术上否定儒家五经的独尊地位,还要从学术上着手,以魔法打败魔法。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何晏的肩上。
为钟会写辩护文章只是一个测试,或者说是一个诱惑。
直接让何晏写文章反对五经,估计何晏会直接拒绝,根本不敢接。
写篇文章,为钟会辩护,就没那么严重了。
过了几天,何晏将文章交到了曹芳面前。
考虑到自己那点可怜的儒学底蕴,曹芳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先反复读了几遍,查证了相关典故,了解了可能的意义之后,才将文章发给身边的几个人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最先看到文章是的张华、虞松。
这两个人的学问都是不错的,而且擅长写文章。何晏如何有什么微言大义,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看完文章后,两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都不敢轻易表态。
何晏的文章其实很简单,只论述了一个问题。
夫子作为儒门的开门宗师,又是周礼的坚定拥护者,但细究起来,他本人却没能践行他那一道伦理。
比如兄友弟恭。
夫子是有兄长的。
即使不论何晏在文章中大谈特谈的阳货这个疑似兄长,夫子也有一个没人能够否认的兄长:孟皮。
夫子是私生子,原本一直寄养在母族孟氏。在归宗之前,他姓孟,孟皮是他名正言顺的兄长。夫子字仲尼,行二,排在他前面的就是孟皮。
但记载夫子与他门人言行的《论语》中,没有见到夫子与孟皮的交往。
如果说是因为兄不友,所以弟不恭,那应该有孟皮不友的证据。
《论语》里没有。
何晏举这个例子,是想论证兄友弟恭并非天然存在,就连夫子与兄长之间也不是那么亲近,主次关系也非不可改变——夫子曾做主,将孟皮的女儿嫁给了南宫括。
这说明他们之间有来往,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只不过家里的事不是孟皮这个兄长做主,而是夫子这个弟弟。
何晏的目的是为钟会辩护,说明钟会要求分家,甚至要求继承钟繇的门户并非绝对不可以。可若是由此延伸一些,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是污蔑圣人的感觉。
如果真的只是污蔑,那倒也罢了。
天下士林会将何晏骂得狗血淋头,从此除名。
可问题是,何晏的论证很严实,至少事实是无法否认的,想从正面驳倒何晏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一旦这篇文章发布,势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可能引起儒门内部的大争论,大分裂。
考虑到天子一直在酝酿的事,他们知道这才是天子要的结果。
就算士林想漠视何晏,实现无言的抗争,天子也会进一步刺激他们。
“陛下,天下未定,似乎不宜操之过急。”张华找了个机会,私下进言。“等平定了吴蜀,武功既立,再兴文事,未尝不可。”
曹芳含笑看着张华。
随驾一年多,张华的进步极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政治眼光。
他看出了这篇文章背后的文章,甚至预感到了可能引发的震荡,并为此担忧。
“这不是朝廷的态度。这是何晏为钟会辩护,只不过事先让朕过目而已。只要不涉及朝廷,朝廷哪有禁止的理由?”
张华苦笑。
他知道曹芳在装傻。
朝廷当然没有禁止的理由,这根本就是朝廷在推波助澜嘛。
“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失言了。只是何晏乃禁军教习,又曾在宫中讲书,算是陛下的半个老师。他的文章,谁会认为与朝廷无关呢?”
曹芳哈哈一笑。“既然如此,那就由行在的大臣们先议一议,看看他们的态度。”
既然张华只是担心引起士林纷争,只字不提其他,那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怕读书人互相吵架吗?
求之不得啊。
理不辩不明,吵得越凶,越有机会发现问题,接近真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魏暴君更新,第383章 釜底抽薪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