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小说>穿越小说>大宋江山第一部>第三十八回
  除弊端斧斫佛门地

  平天下剑欲指何方

  次日朝会,柴荣道:“安史之乱以来,中原历经数十年战乱,说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丝毫不足为过。先帝节衣缩食,推行仁政,与民休息,二三年间虽薄攒了些余财,但是高平、太原之战,耗财无数,花钱如同流水,国库已然空虚。再这么下去,就将入不敷出,国将不国了。民贫国困,积贫积弱。扩建新城要钱,平定天下要钱,列位的俸禄也要钱,大情小事,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钱。然则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实在拿不钱。大家可有良策,使国家富足?”众大臣面面相觑,有的一筹莫展,有的摇头叹息,似乎都束手无策。范质道:“陛下,臣觉得为今之计,莫若增加税赋。”此言一出,众大臣纷纷应声附和。王溥道:“刘崇悍然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陛下御驾亲征,一则为国,二则为民,当初就应该下诏,令民间缴纳助军钱,以资军费。赶走敌军,民间免受荼毒,百姓们的性命保住了,财物也还在,缴纳助军钱,理所当然。”一名大臣接着道:“臣觉得陛下打了胜仗,普天同庆,也应该向民间征收庆功钱。”众大臣当下绞尽脑汁,献计献策,有的更别出心裁,巧立名目,想出了许多增加税赋的花样。

  就在众大臣纷纷建言献策的时候,魏仁浦道:“你们这是在釜底抽薪,说的难听点就是收刮民脂民膏。民间已然疾苦不堪,民瘼如深,再无休无止的征收税赋,逼得急了,是会反抗的。”他出身寒微,备尝艰辛,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是甚么滋味深有体会,因此极力反对增加民间税赋。他和别的大臣都不一样,别的大臣都是科甲出身,有功名在身,而他出自刀笔小吏。因为勤勉不怠,足智多谋,做事一丝不苟,而受到郭威和柴荣的器重和重用。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初心不变,一如既往的俭朴淳厚。这次柴荣御驾亲征,魏仁浦随驾参赞军纪,还在返回京师的途中,就已经授为枢密使、检校太尉了。正因为不是科甲出身,在众大臣眼里是个异数,或多或少,都有些瞧不起他。王溥问道:“魏枢相说不可增加民间税赋,那么你有甚么更好的办法?”魏仁浦无言以对,过了一阵,方道:“我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总之民间已经够苦了,不能再增加负担了。否则天下动荡不安,于国不利。”范质道:“钱不能从天下掉下来,也不能从地里冒出来,除了增加民间税赋,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柴荣道:“没有钱了,就增收民间税赋,厉朝历代,盖莫如此,这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话锋一转,又道:“可是这么做,无异于饮鸩止渴。诸位处庙堂之远,可知穷人如何过活?”众大臣面面相觑,无从回答。魏仁浦道:“有的穷人没有粮食吃,以树皮草根充饥。”众大臣半信半疑,有的更觉得他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范质问道:“此是魏枢相臆想,还是亲眼所见?”魏仁浦道:“亲眼所见过,也亲身经历过。我不讳言,出身寒微。饥肠辘辘之下,为了活命,也曾吃过草根,这滋味可不好受。”众大臣想象啃食草根的情形,无不觉得嗓子难受。柴荣道:“天下疾苦久矣,嗷嗷待哺,若再增收税赋,无异雪上加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欲要国祚绵延,就要善待百姓。天子是甚么?天子就是要养活天下苍生之人,还没有养活天下苍生,却先要增收税赋,必然招致怨声载道。晋惠帝时,天下发生饥荒,百姓们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啃树皮,晋惠帝却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好一个何不食肉糜,饭都没有吃的,何来肉糜?朕不是那样的昏君,说不出那样的话来,做不出那样的事来。王朴,你说说方今佛教之事。”在亲征太原之前,柴荣就命王朴彻查寺院数目及僧侣人数。

  王朴道:“禀陛下,今有寺院三万七千余所,僧尼多达百万之众。”他强闻博记,早已记在了心中,因此能对答如流。柴荣道:“诸位听到没有?今有寺院三万七千余所,僧尼百万余众。我就奇怪了,天下并不太平,国家更不富庶,怎么会有这许多人剃度出家?难道都慈悲为怀,一心向佛吗?当然不是。天下贫困,佛教却异常兴旺。往往一个小县就有二三座寺院,此乃反常。盖因有的寺院挂羊头卖狗肉,口中宣扬佛教教义,做的却是作奸犯科之事,藏匿逃犯、逃亡军人。与民间狼狈为奸,贩卖度牒,藏匿土地。私贷民间钱财,坐收暴利。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寺院之害,非同小可,朕决意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勒令僧尼还俗。”

  众大臣此时方知他前面所言乃是抛砖引玉,废除寺院才是今天所要商议之事。许多大臣都崇信佛教,笃行因果轮回,与古寺名剎的高僧坐而论道,来往密切。李谷道:“陛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帝李炎,灭绝佛教,损毁寺院,世称‘三武灭佛’,闹得天下沸沸扬扬,人心不安。陛下再废除寺院,只怕民间又将舆情汹汹。”柴荣道:“朕说过了,只是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有敕额的寺院一律保留。朕不是要和三武帝一样灭佛,而是有的放矢。三武帝之时,寺院猖獗横行,大有与皇权分庭抗礼之势。而今寺院虽不猖狂,但是毒害无穷,该废除的一概废除。有人真心向佛,皈依佛门,朕绝不横加阻拦。但是有人想要以遁入空门为幌子,逃避税赋徭役,朕决计不许。”顿了一顿,又道:“国家所以积贫积弱,佛教之害,占了一成。有的寺院名下田产无数,这些田产都不必缴纳赋税。寺院里的佛像铜器,皆为精铜铸成。铜精原本就不多,又有不少流进了寺院。铜钱奇缺,国家安能不穷,民间安能不穷?朕的意思是,收集铜器,铸成铜钱,有了钱,国家才能富足,民间才能富庶。”

  太原之战结束,回往京师的路上。柴荣就已经和魏仁浦、王溥等随行大臣商议过废除没有敕额寺院之事了。国库空虚,内外交困,没有钱做不了任何事。国家穷民间更穷,富的流油的人却是一群僧尼,不拿他们开刀拿谁开刀?王溥当下道:“陛下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臣觉得正当其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是助世劝善的佛教,如今变了味道。寺院猖獗,其害有四。铜钱都被铸成了铜器佛像,民间所以贫困,此乃其一。佛门不受世俗约束,就算触犯律法,官府也无权过问,此乃其二。僧尼不事生产,而坐享其成,此乃其三。寺院与民间勾结,藏污纳垢,此乃其四。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勒令僧尼还俗,种田耕地,缴纳税赋,国用也就充足了。”范质道:“纵然要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循序渐进,不然生出大乱,反而事与愿违。”

  柴荣即位之初,原本延续郭威的国策,与诸国互不侵犯。但是刘崇觉得郭威死了,柴荣年纪轻轻,难以掌控大局。大周风雨飘摇,一推就倒,此时不趁虚而入,更待何时?于是联合辽国,悍然入侵。此战非但没有挫败柴荣,反而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决意夷平天下,恢复汉唐盛世。可是没有钱,拿甚么购买粮草,拿甚么养活百姓,拿甚么发放军饷,拿甚么扩建新城?总而言之,没有钱寸步难行,甚么都做不成。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必有阻碍,就算阻碍千山万仞,但只要与国有利,也要施行。他当下道:“王朴,你来宣读诏令。”

  孙延希当下把准备好的诏令交给王朴,其实这道诏令正是王朴草拟的,闭上眼睛,也能倒背如流。王朴当下读道:“释氏贞宗,圣人妙道,助世劝善,其利甚优。前代以来,累有条贯,近年以降,颇紊规绳。近览诸州奏闻,继有缁徒犯法,盖无科禁,遂至尤违,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乡村之中其弊转甚。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行奸为道之徒,托主持而隐恶。将隆教法,须辨否臧,宜举旧章,用革前弊。诸道府州县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并腾于合留寺院安置。天下诸县城郭内,若无敕额寺院,只于合停废寺院内,选功德屋宇最多者,或寺院僧尼各留一所。若无尼住,只留僧寺院一所。诸军镇坊廓及二百户以上者,亦依诸县例指挥。如边远州郡无敕额寺院处,于停废寺院内僧尼各留两所,今后并不得创造寺院兰若。王公戚里诸道节刺以下,今后不得奏请创造寺院及请开置戒坛。男子女子如有志愿出家者,并处父母、祖父母处分,已孤者取同居伯叔兄处分,候听许方得出家。男年十五已上,念得经文一百纸或读得经文五百纸。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经文七十纸或读得经文三百纸者,经本府陈状乞剃头,委录事参军、本判官试验经文。其未剃头间,须留发髻,如有私剃头者,却勒还俗。其本师主决重杖勒还俗,仍配役三年。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各处置戒坛,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其大名府三处,只委本判官、录事参军引试。如有私受者,其本人、师主、临坛三纲、知事僧尼,并同私剃头例科罪。应合剃头受戒人等,逐处闻奏,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应男女有父母、祖父母在,别无兒息侍养,不听出家。曾有罪犯,遭官司刑则之人,及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并不得出家剃头。如有寺院辄容受者,其本人及师主、三纲、知事僧尼、邻房同住僧,并仰捉禁勘,申奏取裁。僧尼俗士,自前多有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诸般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皆是聚众惑流俗,今后一切止绝。如有此色人,仰所在严断,递配边远,仍勒还俗,其所犯罪重者,准格律处分。每年造僧册两本,其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逐年四月十五日后,勒诸县取索管界寺院僧尼数目申州,州司攒帐,至五月终已前文帐到京,僧尼籍帐内无名者,并勒还俗。其巡礼行脚,出入往来,一切取便。”

  诏令上说的很清楚了,除了有天子敕额的寺院,一律拆毁,每县只保留一座。从今以后,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元勋大臣,任何人等,不得奏请建造寺院及剃度僧尼。有人四大皆空,一定要出家,不是不许。男的必须年满十五岁,能当众背诵经文一百纸,诵读五百纸。女的必须年满十三岁,能当众背诵经文七十纸,诵读三百纸。且征得父母、祖父母准允,他们若是不允,便无法陈状申请。如果私自剃度,不但本人有罪,师主、三纲、知事僧尼同罪论处。至于佛像铜器,尽皆收没,铸成铜钱。

  从前郭威与众大臣商议国事的时候,但凡有人持有异议,郭威总是不厌其烦的与之斟酌,直至君臣皆大欢喜为止。今日朝会,虽说君臣商议国事,可是诏令事先早就准备好了,不过是走走过场,知会众大臣一声而已。不论有没有人反对,有多少人反对,废除没有敕额寺院,勒令僧尼还俗,收没佛像铜器,都势在必行,而且没有丝毫回旋余地。有些敏锐的大臣已经察觉到了柴荣做事雷厉风行,谋后而定,颇有乾纲独断之势,与郭威大相径庭。柴荣性情峻急,不喜拖拖拉拉,深知要是等到众大臣都赞成,不知到了何年何月,因此早就准备好了诏令。既然此举与国与民都有利,乾纲独断又有何妨?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会一事无成。

  退朝之后,柴荣道:“文伯、道济,你们随朕来。”王朴和魏仁浦跟随柴荣来到别殿,君臣三人相对而坐。柴荣道:“道济,你是枢密使,军事上的事要格外留心。眼下正是裁减老弱病残,招募精猛,整军练卒的时候,要多去侍卫亲军司和殿前都指挥使司看看,协助李重进和张永德,给他们出出主意,人多就能集思广益,做起事来也顺畅一些。一名禁军就要五个百姓养活,所费绝不是小数目。钱要用在刀刃上,一个铜钱都不能浪费。新建的禁军,必须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精兵猛士。必须杜绝请托说情之事,如果有人想走后门,一概除籍,乱棍打出去。”魏仁浦应声说是。

  柴荣又道:“有一点你必须要牢牢记住,不论侍卫亲军司还是殿前都指挥使司,都只有统兵之权,没有调兵之权。调兵之权在枢密院,你这个枢密使务必要紧紧抓住,一点也不能放松。”顿了一顿,又道:“李重进是朕的堂兄,张永德是朕的妹夫,朕就怕你顾忌他们皇亲国戚的身份,一个也不敢得罪,也不敢对朕说一句实话。”魏仁浦肃容道:“在臣眼里,国事就是公事,既是公事,臣就秉公办理,决计不会徇私。”柴荣点了点头,道:“当着文伯的面,朕给你交个实底,李重进和张永德堂兄妹夫的身份,那是私下的叫法。国事面前,朕就是君,他们是臣。无论他们犯了甚么错,你都可以向朕进言。就算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朕也不会怪罪你。”听得这里,魏仁浦明白了他的心迹,既要用他们,也要防着他们,当下道:“臣明白。”顿了一顿,又道:“据臣观察,他们似乎并不和睦,如遇大事,如何调停,请陛下示下。”柴荣就是要李重进和张永德不和睦,他们分别执掌兵权,如果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不反了天?帝王心术,岂可明示于天下?当下微微一笑,道:“还是那句话,公事公办。”聪明绝顶之人说话,绝不会每句话都说得通通透透,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魏仁浦当下说是。

  只听得柴荣又道:“精兵训练完毕之后,朕就要对外用兵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刻派遣精明能干的军士混入南唐、后汉、辽国、后蜀、南平、楚国、吴越诸国,探听虚实。派往一国的军士,最少也要两名。为了他们的安危,即便是派往同一国,也不能互相认识。这些人只你一人知晓,这件事也绝不能让他人插手。选好人手之后,朕要一一训话。”魏仁浦道:“臣立刻就办。”柴荣又对王朴道:“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必然群情汹汹,就是当朝大臣,反对之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为了国家,一步也不能退让,这件事要趁热打铁,诏令已经颁布,即刻施行。施行国策不必拘囿小节,若遇顽抗不从,聚众闹事,必要时可以出动军马。”王朴道:“臣奉诏。”

  魏仁浦和王朴告退之后,柴荣吩咐孙延希传召户部尚书赵上交。趁着这个时间,凝望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大周的东面是浩瀚无垠的茫茫大海,东南方向是南唐,大周与南唐以淮河为界。南唐过去,则是吴越。南面是南平,往下依次是楚国、南汉。西边是后蜀和党项,北方正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北汉、辽国。大周被这些国家包围在中间,除了北汉和南平疆域狭隘,民少国弱,无论哪一国都比大周富庶强盛,尤其辽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国势最为鼎盛。纵览地图,吴越乃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国人柔弱,最是好欺。然则中间隔着南唐,想打却够不着。为了牵制辽国,先放过北汉。南平巴掌大一点的地方,攻取自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胜之不武。如此一来,就剩下交界的南唐、后蜀和楚国三国了。他欲要平定天下,深知为了树立国威,第一战必须要大获全胜。然则南唐、楚国、后蜀哪一个都不是软柿子,究竟该从何处出兵,该怎么打,好生委决难下。

  他转过身去,但见赵上交肃立在侧,于是问道:“赵尚书,你甚么时候来的?”赵上交道:“臣刚刚进殿,看到陛下全神贯注的观看地图,因此没有做声。”柴荣道:“坐下罢。”赵上交在柴荣坐下这后,方才坐到对面,问道:“请问陛下传臣有何示下?”柴荣道:“只要聚齐佛像铜器,就能开炉铸造铜钱了,即刻在禁宫后殿建造熔炉,随时准备铸钱。”赵上交道:“请陛下为新钱赐名。”柴荣道:“铜钱多半以年号为名,譬如开元通宝。”赵上交道:“方今的年号是显德,不如名为显德通宝,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柴荣沉吟片刻,道:“好是好,但是显德二字笔划繁多,只怕难以铸造。”想了一会,又道:“就叫周元通宝罢,所铸新钱以小平钱为主。安史之乱以来,别有用心藩镇为了一己之私,又或为了筹措军饷,私自铸钱。而民间看到有利可图,也铤而走险,私自铸钱。这些钱无不粗制滥造,钱文夷漫不清,分量缺斤少两,说是铜钱,不过一个薄薄的铜片而已,固然价值不足。所铸新钱禁绝粗制滥造,务必分量足,文字图案清晰。”赵上交道:“臣立刻召集能工巧匠,制作模具,先铸些大样钱出来,请陛下定夺。”柴荣点了点头,道:“这些事必须抓紧些。”赵上交道:“请陛下赐字。”孙延希当下展开白纸,往砚台里滴了水,研好墨汁。柴荣拿起毛笔,写了‘周元通宝’四字。周字方正匀称,元字长横左挑,通字抑扬顿挫,宝字较为小巧。四字兼具隶书和篆书所长,字迹挺拔深峻,端凝大方。赵上交领了字迹,退出别殿。wap.xs74w.com

  王溥和范质来到中书省,范质道:“听说王相与许多得道高僧来往密切,适才朝会,王相怎么不向陛下进谏?”两人同列相位,原本一直相安无事。冯道出任山陵使,监修先帝陵寝,虽然名义上还是首相,但是一直装聋作哑,明哲保身,不再过问朝中大事。两人知道冯道顶撞过柴荣,不会再受到重用了。再说七十多岁的人了,风烛残年,还能再活几天?这首相之位,迟早会落到其中一人的头上。两人于首相之位都志在必得,因此一直暗中较劲。王溥听出范质是在讥讽自己两面三刀,微微一笑,道:“范相说得是私事,陛下说得国事。是私交重要还是国事重要,我能分得清轻重。”顿了一顿,又道:“其实范相也有许多高僧朋友,陛下要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勒令僧尼还俗。慈恩寺在废除之列,主持广智大师与范相乃是莫逆之交,范相不替他着急吗?”范质道:“我和王相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会徇私枉法。”王溥微微一笑,道:“彼此,彼此。”两人心领神会,相视而笑。

  次日,以范质、王溥为首的一众大臣求见,柴荣当即传见,道:“朕正有事要见你们,正巧你们来了。”范质问道:“陛下有何要事?”柴荣道:“瞧你们急匆匆的样子,大约也有大事,先说说你们的事罢。”知开封府事王著道:“今天臣奉诏去查封慈恩寺,主持广智和尚竟然要举火自焚,说是捍卫佛法。陛下的初衷是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而非灭佛,更非屠害僧人。可是那广智和尚举止乖张偏激,说甚么也不让查封寺院,而且阖寺僧人口口声声说道,身可灭佛像不可毁。臣怕事情闹大,不敢自专,因此回来请陛下示下。”柴荣沉声道:“僧人要自焚,你就害怕了,不知所措了?”王著无言以对,低下头去。

  范质道:“如今寺院广布于天下,免不了龙蛇混杂,良莠不齐。佛教信徒遍布天下,只怕十个人里头就有半数信奉佛教,但是如果操之过急,就怕适得其反。万一事情闹大,势必举国沸腾,请陛下三思。”王溥道:“佛法无边,讲究因果报应,毁坏佛像,只怕于陛下不利。”柴荣扫视众大臣,道:“你们都相信因果报应?”李谷道:“有佛以来,就有了这个说法,不由得人不信。”众大臣纷纷应声附和。柴荣知道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绝不会一帆风顺,但绝想不到众臣会异口同声的反对,而且言辞比昨天犹为激烈,甚至搬出了‘因果报应’的说法。他正色道:“朕不信鬼神,更不信甚么因果报应。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乃是国策。佛祖自诩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虽头目犹舍以布施。以身化为铜钱,救苦救难,不正是在普度众生吗?朕之所为,不是为了毁坏佛像,而是取铜铸钱,使国富民强。如果朕之身体可以济民度厄,愿献之于天下,绝不吝惜!”他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大臣顿时无言以对。只听得柴荣又道:“既是国策,那就必须施行,而且是不折不扣的施行。天子一言九鼎,岂可因一佛像而废之?广智和尚自焚了没有?”

  王著回道:“还没有。”柴荣冷笑道:“他这是虚张声势,以为这样就能吓唬到朕了。如果真的想以身护佛,早就举火自焚了。朕这就去会会他,看他有甚么样的无边法力。”范质道:“陛下出巡,立刻调遣军马扈从。”王著答应一声,退出大殿,调兵遣将去了。柴荣道:“在去慈恩寺之前,朕先说两件事,一个是孔家的事。”众大臣均想:“寺院的事还没有开始,这孔家又出了甚么事?”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顿生应接不暇之慨。只听得柴荣续道:“自董仲舒首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治国方略,汉武帝施行以来。历朝历代无不册封孔家,到了唐玄宗更是册封孔家为文宣公了,孔家的地位可谓是节节高升。时至今日,孔家不必缴纳税赋,不必服徭役。朕想不能因为出了个孔子,孔家就能享受种种礼遇。自今日起,孔家和别人一样,要缴纳税赋,要服徭役。”无论是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还是勒令孔家缴纳赋税,都是惊天动地,举国骇然的举动,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为了一个钱字。

  众大臣面面相觑,都觉得此举欠妥。王溥道:“孔子乃天下典范,天下儒生无不以孔子为师,陛下这么做,只怕天下儒生们会有怨言。”范质道:“是啊,儒生们都会舞文弄墨,要是别有用心之人乱说乱写,有些文章流传下去,恐于陛下名声不利。”柴荣笑了一声,道:“只怕诸位在想,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得罪了天下的僧尼和信徒。现在又下诏勒令孔家缴纳赋税服徭役,又得罪了天下的儒生。只这两件事,就快把天下人都得罪完了。”嗟叹一声,又道:“为君难啊!国家内外交困,积贫积弱,我这个天子不想方设法,谁能为国家排忧解难?嘴巴长在身上,别人要说甚么,由他去说。只要能使国家强盛,朕不惧悠悠骂名。”顿了一顿,又道:“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僭窃者层出不穷。今中原甫定,但是吴越、后蜀、幽州、并州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诸臣都不要闲着,各为论策,畅谈经世济国、治平兴邦之道。朕想好了两个题目,一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二是《平边策》。凡朝中四品以上官员,每人各写一篇策文交给朕。”‘为君难为臣不易’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贵为一国之君,要完成天职,实在非常困难。做为臣子要恪尽职守,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至于‘平边策’,其意不言而喻,那就是要准备对四方用兵了。

  正在这时,王著入殿道:“陛下,车驾准备好了,甚么时候出巡?”柴荣道:“现在就走。”君臣一行来至慈恩寺,扈从的殿直亲兵迅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包围了寺院。柴荣下了御辇,只见寺外站着一群僧人,旁边一堆木头,显然是为举火自焚准备的。不禁心中冷笑,这么一小堆木头,哪里烧的死人,烧死几只蚂蚁还差不多。柴荣没来之前,寺院外就聚集了一些百姓信徒。现在天子御驾亲临,围观人等越来越多,眨眼的工夫就已经人山人海了。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嘈杂不堪。范质皱眉道:“驱离无关的闲杂人等,一个也不留。”殿直亲兵当下抡起棍棒皮鞭,驱赶围观人群。柴荣胸襟辽阔,心想自己连骂名都担了,何惧人们围观议论,于是摆手道:“人们要看,不必驱赶,正好做个见证。”殿直亲兵当下收了棍棒皮鞭,只是手持刀枪,站成一排,把人群隔开。

  柴荣扫视众僧,问道:“谁是广智和尚?”一名六旬僧人口宣佛号,合什道:“贫僧正是广智。”他身穿一袭灰色僧衣,长眉宽额,神情肃穆,宝相庄严。张永德见他只行佛礼,而不行跪拜大礼,极其傲慢无礼,大声道:“见了陛下,为何不行大礼?”广智结交的皆是达官贵人,见多识广,虽然柴荣御驾亲临,却不慌张,神情静若止水,从容不迫道:“我乃佛门中人,只跪拜佛祖,不跪拜世俗中人。”张永德见他倔强,而且语气中颇有分庭抗礼之势,大声道:“来人,把他按下去,给陛下行跪拜大礼。”原来他想只要广智跪下去一拜,就算认输了,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几名殿直亲兵当下一拥而上,有的掐脖子,有的压腰,要把广智按倒在地。

  柴荣摆手道:“算了,牛不吃草,强压头也没有用。”那几名亲兵当即退下。柴荣问道:“朕问你,何谓佛?”广智道:“佛是仙人中之最尊者,乃释迦牟尼。”柴荣嘿嘿冷笑,道:“你说的是寺院里的佛像,而非佛。听你说话,朕就知道你并不精通佛法。朕来告诉你,佛既是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只要觉悟,皆可成佛。”广智见他比自己还精通佛法,心中大惊。好在他毕竟是佛门中人,心中虽然惊诧,但是脸上却不动声色。

  柴荣又道:“朕再问你,佛教教义是甚么?”广智回道:“佛视一切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柴荣道:“这么说来,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了?”广智答是也不是,答不是也不是,于是使出了惯用的伎俩,合什道:“阿弥陀佛。”他的佛法并不精深,与人交谈之时,常常语焉不详,似是而非,故弄玄虚,云山雾罩。一旦回答不出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让别人自己去揣测。越是这样神神秘秘,别人竟然越觉得他佛法深不可测。一言以蔽之,就是信奉佛教之人先入为主,先就觉得佛法力无边,僧人说甚么都是对的。

  柴荣道:“把寺院里能搬的东西全都搬出来。”广智急道:“寺院乃佛门清静之地,不可造次。”张永德怒道:“闭嘴,再啰嗦一句,割了你的舌头。”言罢带领殿前亲兵冲进了寺院,将寺院里的物件统统搬了出来,甚么桌椅板凳、碗筷衣物,分门别类,一堆堆摆放整齐。寺院里的东西大白于天下,广智再佛法高深、深沉内敛也沉不住气了。柴荣见他额头冒出了冷笑,揶揄道:“天并不热,你怎么出汗了?”广智心中发虚,又是一句’阿弥陀佛’。张永德道:“陛下,能搬的东西全都搬出来了。”柴荣道:“朕来看看,这里有些甚么东西。”张永德道:“陛下请看,这几箱都是金银财宝。”地上共有八个大木箱,金银铜钱、古董字画,一应俱全。

  柴荣问道:“这许多钱财,来自何处?”广智道:“都是香客信徒们布施的,没有一件东西,来历不明。”柴荣冷笑道:“好一句‘没有一件东西,来历不明’。朕再问你,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寺院里钱财无数,为何不用来救济天下贫苦之人?”广智道:“这些钱财是用来铸造佛像的。”柴荣追问道:“铸造佛像是为了甚么?”广智被问得理屈词穷,想了半天才道:“铸造佛像是为了普度众生。”柴荣大声道:“一派胡言,既然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普度众生,何不拿来救济穷人?为甚么要大费周折,铸造佛像?”顿了一顿,又道:“信徒香客们布施香油钱,你们是不是会说,布施的越多,福报越多?那么不布施香油钱,是不是就没有福报了?”并不指望广智回答,走到一堆佛经前。张永德道:“陛下,这里有许多房契地契及借据。”柴荣冷笑道:“你这里房契地契比佛经还多,你们平日是看房契地契还是诵念佛经?”广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闭上眼睛,索性来个不理不睬。

  张永德拿起一摞借据,道:“陛下,这是借据。”柴荣随手抽了一张,念道:“显德元年五月初四,万顺德向慈恩寺借钱五十贯,双方约定每月利钱二分,半年为限。逾期不还,以家传玉璧相抵。口说无凭,立此为据。”念完之后,觑眼斜睨,道:“一个月就是二分利钱,也就十贯钱,半年就是六十贯。半年的时间,净挣六十贯,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对着围观百姓道:“谁是万顺德?”一个中年男子畏畏缩缩道:“草民就是。”柴荣招了招手,道:“到朕跟前来说话。”当下便有一名殿前亲兵将万顺德押了过去,并命他跪下。

  柴荣见他诚惶诚恐,道:“不要害怕,朕问你一件事,这张借据是怎么回事?”万顺德道:“草民原本做些小本生意,可是赔了些钱,想把赔的钱再挣回来,只是苦于没有本钱,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向寺院借钱。想不到寺院真够黑心,不但一个月收二分利钱,还要以我家的祖传的玉璧做为抵押。我原想挣了钱,就能够还清借贷,再说有求寺院,只得答应,签字画押。那知道人走起霉运来,城墙都挡不住,最后终于赔得血本无归,那祖传玉璧也归了寺院。事后才知道,广智和尚觊觎玉璧不是一天两天,这是他做的局挖的坑,骗我跳进去。那玉璧传了十几代,是我家的传家之宝,价值至少一千贯钱,就这么给寺院骗走了,求陛下给草民做主。”说到最后,已然声泪俱下,不住的磕头。磕到后来,额头已然皮开肉绽,血流满面。

  柴荣道:“既然广智骗了你家的玉璧,为甚么不报官?”言罢回头看了王著一眼,王著道:“陛下,他曾经到开封府报过案,可是又拿不出真凭实据,因此臣没有受理。”柴荣点了点头,对张永德道:“找找看,有没有他说的玉璧。”又怕万顺德说假话,问道:“你家祖传玉璧是怎么样的?”万顺德道:“那玉璧有巴掌大,通体翠绿,奇的是有一圈细如发丝的血红色脉络。”张永德搜了一阵,找到一个翠绿欲滴的玉璧,凝目而视,果然有一圈细如发丝的脉络。脉络血红,十分显眼。

  张永德把玉璧交给柴荣,道:“请陛下过目,正是他说的玉璧。”柴荣拿着玉璧,对广智道:“这件事情,你有甚么说法?”广智心中早已虚了,知道只会越说越黑,只得来个死不认账,缄默不语。柴荣道:“这件事朕替你做主,完璧归赵。”万顺德接过玉璧,千恩万谢。柴荣拿起那一摞借据,朗声道:“还有谁向寺院借了钱?”人群里传出声音,数十人跪到了柴荣,异口同声指责广智放高利贷,牟取暴利。柴荣道:“朕为你们做主,不必还钱了。”言罢将一张张借据撕成碎片。人们又惊又喜,高呼‘万岁’。

  张永德拿起一件袈裟,道:“陛下请看,这件袈裟上金线纵横交错,其间点缀着无数宝石,看样子极其珍贵。”柴荣冷笑一声道:“你这件袈裟看起来比朕的衮服贵重多了。”那件袈裟名为‘八宝袈裟’,比之万顺德的玉璧更加珍贵。广智视若珍宝,只有在重大法事及佛祖生辰的时候才穿。平时锁在密室,除了他本人,别的僧人难得一见。他神情大变,道:“这是我的八宝袈裟。”柴荣道:“佛门中人本该六根清净,戒贪戒嗔,一件袈裟就价值连城,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假和尚。朕告诉你,朕要亲手推倒佛像,你要舍身护佛,朕就成全你了。”转头对张永德道:“多砍些木头来。”张永德当下吩咐殿前亲兵拆毁寺院里的木门窗棂,并把桌椅板凳放入其间,然后点火烧着。火堆四四方方,长约六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柴荣厉声道:“火给你们点着了,进去罢。”众僧人看着熊熊大火,均想一旦蹈入火海,不烧成灰烬才怪。他们原本就是酒肉和尚,怎么会真的视死如归,舍身护佛?虽然热气逼人,但是都吓得冷汗涔然,面露恐惧之色。一个僧人跪下道:“陛下饶命。”他这一跪,众僧都跟着下跪。广智知道再做无谓的反抗,只有死路一条,也只得跪下,乞求饶命。虽然寺院没有了,半生的心血付之东流了,但是老命还在。从前穷的走投无路,于是私自剃度。做了假和尚之后,大肆敛财。现在又被柴荣打回了原形,岂非因果报应?柴荣道:“将他们带回开封府,悉数勒令还俗。”王著当下吩咐开封府差役把众僧押回开封府。

  柴荣走进寺院,步入正殿,眼见佛像金光灿灿,叹道:“这是多好的铜啊,铸成佛像,岂不可惜了?拿利斧来。”张永德递上利斧,柴荣大喝一声,挥动利斧,斩断佛像的一只手指,道:“推倒佛像,运回宫中。”张永德当下下令,推倒佛像。殿前亲兵于是拿来又粗又长的绳索,套住佛像颈项,数十人一齐拉动绳索,‘轰’的一声,佛教倒塌在地,头颅与身体分离,臂膀手指也断成数截。然后载了数辆马车,运回皇宫。

  柴荣身体力行,斩断佛像手指,废除了慈恩寺,各州府县的官员岂敢懈怠,阳奉阴违?各地紧锣密鼓的废除没有敕额的寺院,一时之间流言四起,说道这是劫难。在柴荣看来,僧尼不事生产,坐费粮食。与其终日无所事事,空谈虚无缥缈、云里雾里的佛教教义,莫若种田耕地,劳作营生,自给自足。佛像皆是精铜,与其供人供奉参拜,莫若熔成铜水,铸成铜钱。佛像由一件死物变成铜钱,流通起来,无论国家还是民间都能富庶起来。这不正印了舍身度人,普度众生的佛教教义吗?此举百利而无一害,于国于民皆有有利,自是不遗余力的推行。

  他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粮食不足,不但百姓饿着肚子,国家也危机四伏。在废除没有敕额寺院的同时,招抚流民,耕种土地。中原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大量人口流离失所,致使大量土地荒废,无人耕作。尤其契丹曾经掳走大量汉人,致使有的北方村落十室九空,十里之内荒无人烟,并非罕见,而是比比皆是。下诏无论何人,都可以耕种无主荒地,并免除一年内所有租税,诏曰: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庄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如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如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应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宋江山第一部更新,第三十八回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