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叙南北朝之战。凡一战:
名称北国之战,时间AD426,地点北方,对阵北魏军对北方群雄军。
42.1.2南北态势
这一回说到,奋数世之余烈,立一时称王朝。
AD4世纪,全已知文明世界各地都遭受到了北方蛮族的进攻,一般论断是小冰河,(这是真正的小冰河,全世界都有感。像明末的小冰河弱爆了。)大一统文明分崩离析,蛮族崛起并南侵温暖之地,是时代主流。说起南北朝,有不同定义,有说六朝烟雨的,那是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算的;有说魏晋风流的,那是从曹魏到北魏了;有说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及后续王朝的。我这里取最小范围,亦即北魏一统北疆的那段时间。这样事件集中,不致散乱。(北魏也是个蛮奇怪的国家,很难说明白谁是开国皇帝。它最早是鲜卑拓跋部,后建代国,是拓跋珪将其定为魏。“魏自道武天兴元年,议定国号,群臣欲称代而道武不许,乃仍称魏,自是之后无改国称代之事。”原因可能与代是受晋所封,而到了拓跋珪时期,一统北方,是以南方的东晋为对手了。而称魏,则还是与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代表魏有关,有说也有接汉的法统,直接忽略掉中间乱七八糟的想法。)
为什么要反复着重描摹北魏这个朝代呢?因为一个,它是当时各国之中,保持疆土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另一个,自然是太和更化,文化昌明,称得上煌煌大朝,确立了中华第二法统的地位,也给各路蛮夷归化中华开了一个好头,所谓“在华则华之”。(所谓中华第一法统,指炎黄传下来的君权神授、天子身份,到此时的南朝,已是日暮西山;第二法统应运而生,到后来,西魏而北周,然后就是辉煌唐宋。。。第三法统要到“辽以释废,金以儒亡”,大元崛起。。。那也是北魏玩剩下的。。。)比如北魏《木兰辞》有云,去时“可汗大点兵”,归来“天子坐明堂”。明堂者,明经教化之堂也,岂是草原金帐所能相提并论的?据《洛阳珈蓝记》里,整个北魏的文明程度,已不下于中华正统的南朝了。
此时的南方,早已经是刘宋天下了,刘裕底层上位、杀尽司马,又北伐中原、占据北国不少地盘。刘裕称帝后很快死了,他身后都是一批禽兽,可见他的基因真不怎么样!而北方,可称是奋三世之余烈了。拓跋珪崛起,偷入中原占据一席之地,然后灭后燕,廓清中原,壮志未酬;拓跋嗣承前启后,肃清刘宋在中原的势力,但同样英年早逝;现在轮到拓跋焘表演了!
北魏连续几个皇帝,都是雄才大略,这才撑起了北魏的基业。拓跋焘的崛起,崔浩居功厥伟。就像张宾之于石勒、王猛之于苻坚、王伟之于侯景、苏绰之于宇文泰,崔浩之于拓跋焘,也是一对赫赫有名的胡汉君臣组合,其组合威力,也在众组合中不处下风,但是,与其它组合善始善终不同的是,这对cp最后却是下场凄凉。崔浩一生,为大魏事业尽心尽力,最后竟以“国史案”见诛,令人对拓跋氏什么齿冷,也令崔浩在这班汉人名臣中显得十分特殊。细究起来,可能与崔浩是豪门而其它是寒门有关系吧。
所谓“崔卢王郑李”,崔浩就是顶级豪门。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动豪门政治,还想把这种观念强加于外族。终于没玩好、玩砸了。(有人说中国自古没有贵族,这个不是事实,王谢堂前嘛。也有人说,豪门士族被侯景杀绝的,也未必。毕竟李二想与崔卢结亲也遭到拒绝嘛。一个比较靠谱的推测,是唐末,黄巢与朱温两个杀胚,不但杀绝了贵族,也毁灭了名城长安。其实人类文化艺术登很多东西需要贵族传承,杀绝贵族并不值得夸耀,三代才能培养个贵族,毁灭却只要一瞬,消灭贵族并不像革命群众想的那么天然具有正义性。何况,杀得绝么?杀光老的,自然有新的冒出,然而因为没有传承,新贵族往往不伦不类、不像样子。一波波的社会价值都浪费在恢复上了。所谓把吃饱的干掉再换一波饿的上去,大致这个意思。)崔浩善于术数占卜,魏明帝拓跋嗣好阴阳术数,崔浩就此起家,常陪魏明帝玩,据说有次预测到了刘裕必篡位,魏明帝叹道,“卿往日之言应矣,朕今日始信天道!”(这个不难预测吧。)
等到AD423年拓跋嗣病死、小皇帝拓跋焘上位,祖宗给拓跋焘留下的局面还是不错的,不仅有崔浩以及崔氏族人这样的良臣辅佐,国际局势也有利于北魏,当时北方在刘裕打击下还剩四个势力,北魏自己,北燕,(在东北,这应该算是后燕分裂后慕容宝一系往下传,冯氏篡位建立的。)北凉,(在西北,这是后凉段业割据,沮渠蒙逊攻杀段业而来的。)胡夏。(只有胡夏的建立有点励志,颇具传奇。当年与拓跋永远相爱相杀的匈奴铁弗部,自刘卫辰被彻底打败后遁逃,其子赫连勃勃,投奔叱干部。叱干他斗伏打算把赫连勃勃送给北魏。叱干阿利暗中派出勇士在路上把赫连勃勃抢走,把他送到后秦的高平公没奕于那里,没奕于把女儿嫁给赫连勃勃。后秦皇帝姚兴任命他为骁骑将军,加任奉车都尉。
义熙二年AD406年,姚兴任命赫连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鲜卑以及杂族共二万多部落配给他,镇守朔方。当时河西鲜卑杜崘向姚兴进献八千匹马,渡过黄河,到达大城时,赫连勃勃把马匹扣留下来,召集他的三万多人假装去高平川游猎。同年,赫连勃勃袭击并杀死他的岳父没奕于,兼并没奕于的军队,人马达到数万人。义熙三年AD407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设置和任用百官。赫连勃勃认为匈奴是夏启的后代,故国号大夏。耗费人力筑统万城,役工十万蒸土筑城,耗资巨大,历时五年,终于在AD418年告竣,定为国都。定都当天,赫连勃勃不由感慨:“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号称最坚固的城池,《北史》曾这样描述:“其坚可砺刀斧”。其原名刘勃勃,也改名为赫连勃勃。其张扬的气势,千秋以下,赫连勃勃大王,依旧是知名人士当年明月一生的对手,打得头破血流!)
除了胡夏雄心勃勃、蒸蒸日上,打退刘裕在北方的势力,其它两个都是守成之君,难听点叫守户之犬。如果再远,西面高原上是吐谷浑,(吐谷浑说过,是慕容鲜卑的别部。)北面草原上是柔然。(柔然在整个北史期间,占有重要地位,据说算是拓跋别部。也有说是拓跋部的奴隶。反正与拓跋部同生共长,相爱相杀。柔然祖先,在拓跋力微、拓跋猗卢时代,就与拓跋部一起征战,双方有百来年的蜜月期。到了拓跋什翼健时代,拓跋部被苻坚爆锤,柔然就起了外心,北走另寻主子。且说东土北部的大草原,自匈奴失去霸主地位,鲜卑崛起成为新一代主人。如今鲜卑各部纷纷南下入主中原,草原也处于一个相对空档期,柔然来到草原,自然顺势接管,草原上各种小部落纷纷归附,柔然很快实力大增,成为北方游牧大国!部落酋长社仑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势力益振。接着又袭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尽并其众。整个蒙古高原和周围诸民族纷纷降附。柔然统一漠北后势力所及:“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亦即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魏相峙,西逾阿尔泰山,占有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以南的焉耆接界,北贝加尔湖,“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柔然“常所会庭则敦煌、张掖之北”,即在今鄂尔浑河东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AD402年北魏天兴五年,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成为史上第一个称可汗的角色!从此开启了犯边中原这一很有前途的职业,与北魏展开了一生一世的厮杀,又是百余年。直到北魏落幕,柔然才在下一个草原霸主---突厥的崛起背景下,与拓跋鲜卑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拓跋鲜卑还是把精力主要放在中原,并不在意草原动向,相反,他们仿照汉人,在边北修起了长城,防御草原的骚扰。这拓跋焘上位后,四面看不到对手,正好刘裕死了,他大举整兵,准备南下。没想到,北边草原上的柔然突然异动,彻底打乱了计划。柔然汉纥升盖可汗大檀(系丘豆伐可汗的从弟,丘豆伐可汗死后篡立)就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杀掠吏民,抢劫财物,攻陷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系北魏故都。拓跋焘率轻骑讨之,亦陷入重围五十余围,拓跋焘镇定自若,亲射柔然大将,属下殊死拼战,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陷于困境。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始光元年(AD424年)九月,拓跋焘大集士卒,治兵于东郊,准备北征。十二月,拓跋焘亲征,以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出参合,自领一军进屯柞山,与阿伏干率领的柔然骑兵相遇,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大胜而归。始光二年(AD425年)十月,拓跋焘再次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东西五道并进,大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带十五日粮越大沙漠进攻,柔然可汗大檀惊慌失措,率众北遁。这两次北伐虽然并没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击,但使得柔然对北魏的侵扰有所缓和。
始光二年AD425年,胡夏的立国者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拓跋焘闻知勃勃诸子相攻,关中大乱,遂乘机西伐。群臣都认为这是件难事,只有崔浩说:“往年以来,荧惑星再次守住羽林星,并都形成钩己之状,这就预卜了秦的灭亡。而且今年五星一齐出于东方,这是有利于西伐的征兆,天应人和,时机到齐了,不可失去这个机会啊。”始光三年(AD426年)九月,以名将、司空奚斤领一军袭蒲坂,宋兵将军周几领一军袭陕城,进逼关中重镇长安,与赫连昌弟赫连定交锋。接着十月,拓跋焘亲领大军奔袭统万城,行至君子津,天气暴寒,河水冰冻,拓跋焘遂帅轻骑二万从冰上渡河,兵至黑水,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正是冬至日,赫连昌在宫中大宴群臣,突闻消息,上下惊恐。赫连昌匆促领兵迎战,大败而退,城门未及关闭,魏军乘势攻入西门。赫连昌退入宫内,紧闭大门,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下,遂于第二天分兵四掠,获牛马十余万头,徙民户万余家而归。与此同时,另两路魏军亦先后占领弘农、蒲坂、长安。(赫连勃勃死后,其国就是一个软茄子。拓跋焘的机会也实在是好。)
始光四年(AD427年),魏军再攻胡夏都城统万城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大获全胜,俘虏皇帝赫连昌,对方赫连定接着即位于平凉。(统万城下,拓跋焘收集兵马假装撤退。夏主赫连昌鼓噪而来,冲突前进,将阵营舒展铺开为两翼,时值风雨从东南而来,沙尘暴虐,天地昏暗,宦官赵倪进言:“现在敌军顺风而击,我军正向着风沙而敌人则背着风沙,天不助我,况且将士又十分饥渴。希望陛下率军暂避,待日后再图大举。”崔浩叱责他说:“这是什么话!千里之外前来制胜,一日之中怎么能有变化呢?贼军现前行不能停止,和后方远离断绝,更适宜我军分队隐蔽出击,乘他们不注意而攻打他们。天道无常,有什么规律可循呢!全凭人事!”
于是太武帝拓跋焘重新部署,自己亲身上阵,与夏将搏杀,魏军全力反攻,夏军全军崩溃。夏主赫连昌回城路被截断,逃亡上封。魏军乘胜攻城,城中无主,天下坚城统万城终被攻克。城中文武后妃,尽归拓跋焘,遂取赫连公主为妃。)AD428年3月又陷安定城,俘皇帝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称帝。神麚三年(AD430年)拓跋焘三攻胡夏,夺取安定、平凉、长安、临晋、武功等地,尽得关中之地,自此胡夏名存实亡。最后赫连定在折腾了一阵以后,一度打败了北魏军,还俘获北魏名将奚斤,然后向西扩张,试图延续大夏,最终被吐谷浑突袭,还是完蛋了。
带着攻克史上最坚的统万城的威名之后,太武帝拓跋焘为摆脱北面柔然与南朝宋腹背受敌的威胁,决意先集中力量打击柔然。公卿大臣们担心走太远,竭力劝阻,连太武帝的乳母窦太后都极力阻止此行,只有崔浩极力赞成。他很有把握地说:“宋自刘裕死后,元气一直未复,构不成直接威胁。统一北方的大业,首先应对北方强国夏国(胡夏)、蠕蠕(柔然)下手。夏国已被打败,气数已尽,灭亡已是时间问题。蠕蠕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还未真正重创它,所以必须调集精兵,趁蠕蠕骄横轻敌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蠕蠕境内,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定能获全胜!”群臣推出曾担任赫连昌手下太史的张渊、徐辩出面劝阻。张渊的理由是:“当年是已己年,属于‘三阴之岁’‘太白在西方’,故不便举兵,否则必败。”他年轻时曾以劝阻苻坚南伐而名噪一时,群臣附和如今天时、人事都不和谐,不能轻举妄动。
太武帝经此劝说后,犹豫不定,于是命崔浩与张渊等庭辩。崔浩说:“阳是恩德,阴是刑杀,故出现日食时要积德,出现月食时要用刑。帝王用刑,对犯罪之人则绑缚肆市处决,对于犯罪之国就应该使用甲兵消灭。今出兵讨伐有罪之国,正是用刑。我观察天象,近年以来月亮运行遮盖昴星,到现在仍然如此。这表明,三年之内天子将大破旄头星之国。柔然、高车都是旄头星的部众,希望陛下不要犹豫。”张渊等辩解说:“柔然,是远荒不定之物。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耕种,得到他们的百姓也不能当做臣民驱使。而且他们疾速往来,行动没有规律,很难攻取并彻底制服,何必如此急迫,要动员大军去讨伐?”崔浩说:“张渊、徐辩若谈论天文,还算本职,至于说到人文,恐怕不是他们能确切了解的。他这是汉朝以来的老生常谈,用在今天不切实际。柔然本来是国家北方的藩属,后来背叛而去。今天我们要杀叛惩凶,收善效力,不是毫无用处的。世人都信服张渊、徐辩深通天文,能预知祸福。我倒想问问,在统万城没有攻破之前有没有败兆?如果不知道,是没有能力;如果知道了却不说,是对主上不忠啊。”当时投降的前夏主赫连昌也在座,张渊等惭不能对,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拓跋焘非常高兴,对大臣们说:“我已决定了。亡国之臣不可以同之相谋划。”
崔浩口若悬河,舌战群臣,终于令太武帝彻底打消了疑虑,决计大举讨伐柔然。神麔二年AD429四月,拓跋焘治兵于南郊,分军遣将,平阳王长孙翰领军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焘领军自东道向黑山,同会于柔然可汗庭。五月,东道魏军到达漠南,舍弃辎重,轻骑奔袭。大檀弟匹黎先闻有魏军来攻,帅众欲来救援,恰遇西道魏军到达,被魏军击溃。拓跋焘率魏军沿粟水西行,六月,到达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的菟园水,魏军分兵搜讨,东至瀚海,西至张掖水,北越燕然山,原来受柔然控制的高车诸部也趁机摆脱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三十余万落之多,所获牛马百余万匹。七月,拓跋焘引兵东还,回到漠南,闻东部高车屯驻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人畜甚众,遂遣左仆射安原等领骑兵往攻之,招降东部高车数十万落,将他们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区。十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xs74w
这次远征,根据崔浩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谋略,果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柔然主力溃败,提出和亲。从此不再是北魏的主要威胁。也正如崔浩的担心,当魏军进到琢琊山,诸将怕有伏兵,劝太武帝停止进军。魏军班师后,后来得到情报,再前进两天,就可以把残部消灭光。太武帝为此后悔不已。(拓跋焘先后十三次出击柔然,终于彻底平定了这个北方威胁。崔浩在这件事上居功厥伟,拓跋焘也不吝封赏。双方亲密合作达到巅峰,当然,现在越甜蜜,越是反衬出后面的薄凉!当然这也拉开了北魏与柔然的百年血仇,花木兰的故事可以如期上演。一般认为,中华女英雄的代表---花木兰,正是出现在拓跋焘北击柔然时期。花木兰传说,有“汉击匈奴说”、“北魏击柔然说”、“隋击突厥说”等等,显然,“北魏击柔然说”最为合理,“可汗大点兵”嘛,拓跋焘那也是前几位自称可汗的人,其它中原王朝,没有自称可汗的,隋唐的所谓可汗尊号,都是别人敬上而不是自称。此外“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符合拓跋焘的进兵路线。打了十年也对。再有,网友们也一致表示,花木兰的身份只怕是瞒不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男的哪有这么买东西的?一个地方早买完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人间百戰更新,第219章 南北朝之战之拓跋奋烈1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