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小说>穿越小说>人间百戰>第222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1
  42.2.1题记

  本篇叙刘宋北伐之战。凡一战:

  名称刘宋北伐之战,时间AD430,地点中原,对阵刘宋军对北魏军。

  42.2.2元嘉草草

  这一回说到,刘义隆三战逞北伐,元嘉朝千秋遗笑话。

  刘宋王朝,在现下的键史圈,一直有过度吹爆倾向。(大抵还是所谓草根逆袭的传说吧。现代的键史侠也是够了。所以吹捧刘裕之余,连带吹捧刘氏的辣鸡子孙。说实话,即使刘裕有阴损等品质,他也可能刘宋王朝最正常的一个了。)刘裕死后,他的不肖子孙们就一蟹不如一蟹了。头一只蟹还勉强,就是文帝刘义隆,但就这也被吹成不懈北伐的一代明君了,真受不了。(南朝与北朝,刘义隆与拓跋焘几乎同时上台同时下台,但就其作为而言,即使由民族主义加成,这俩放一块说,也是挺尬的。)

  刘义隆,是一个靠非正常程序上位的,结果又被非正常程序搞下来,可谓善始善终了。(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实刘裕的王朝也该如此。从另一方面说,刘裕生前大杀前朝替子孙铺路,结果却照样一塌糊涂,可谓很讽刺了。朱八再演一遍就更无耻了。)刘义隆是刘裕的三儿子,照理怎么也轮不到他上位,并且他还因母亲被杀还不受刘裕待见,过继给刘裕三弟、特别能打的、早死的刘道规,刘道规还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刘义庆,(这位就是那个时代的著名顶流、网红、段子手了!刘义庆同志的光辉著作《世说新语》,为本文提供了无数素材,仅此表示敬意!)所以后来刘义隆又回到刘裕宗下。

  刘裕死后,他留下的顾命大臣们,显然把刘氏子孙当辣鸡,玩弄于鼓掌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废立,才把本文主角---刘义隆捧到皇位之上。所谓上行下效,但凡刘裕做权臣时姿势好看一点,所谓因果报应,但凡刘裕上位对手下好一点,刘裕子孙但不致遭此报应!永初三年AD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据说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替刘裕作贾充的)、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于景平二年AD424年五月,发动政变废黜,将其幽禁并派人杀害。刘义符无子,刘义符次弟刘义真应当继位,(此人导致长安之乱,尽丧其军,确实不是东西。)然因为徐羡之认为他也不宜为君,故废刘义真为庶人,后又派人将他杀害。在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刘裕五子刘义恭,然而徐羡之属意刘义隆。大概认为他不讨刘裕喜欢,是个软茄子,容易控制。

  所以刘义隆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与拥立他的权臣们不死不休!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对徐、傅、谢三人优抚有加,以慢其心,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当时,谢晦非常担心文帝记恨杀兄之事不放他赴任或将荆州另许他人,文帝同意谢晦出镇荆州,以荆州刺史换取谢晦的领军将军之职。)徐羡之等人顾忌文帝心腹到彦之,预料文帝将以到彦之为中领军。于是,徐羡之等人准备让当时暂镇襄阳(今湖北襄阳市)的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文帝坚决拒绝徐羡之的提议,坚持要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委以戎政。同时,文帝又以原荆州僚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加上到彦之领中领军,至此,文帝掌控了禁军军权。hTtPs://wap.xs74w.com

  面对文帝一系列强化权力的举措和当时的舆论压势,徐傅二人感受到了威胁,于元嘉二年(AD425年)主动提出上表归政,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的规劝下仍“复奉诏摄任”,尚书、中书二省仍受二人节制。当时,傅亮及谢晦多次试图和王华、到彦之等人交结,以图安心。但是,王华及孔甯子仁多次向文帝中伤诽谤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并不断制造和散播针对徐傅谢三人弑君行为的舆论攻势。(都是流血不怕多的主!)宋文帝刘义隆亦有诛杀权臣的意图,虑及谢晦当时以荆州刺史坐镇荆州重地,于是托辞北伐及拜谒陵墓以修建船舰,同时文帝又成功笼络到了檀道济的支持。(檀道济一世名将,北府军出身根正苗红。是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位顾命大臣中,唯一反对擅废立的,但是檀道济要在外面领兵,朝中的事,他能做得几分主?政变那天,檀道济被临时召回,被迫同意。)

  一年多后,宋文帝果然动手,抓住徐羡之、傅亮杀了,把谢晦留在京城的亲人也都干掉了。对自己的亲信们说:檀道济只是胁从,废立都不是他的主意,杀我哥哥又和他无关。我好话安慰他,一定为我效力。当然檀道济的军事才能是刘老三要用他的原因。而檀道济自然是为皇帝为国家从力的,挂帅征荆州讨伐谢晦。檀道济太了解谢晦了,北伐十条计,九条是他出的,是个智者。但战场上刀兵相见,谢晦根本不行。谢晦在荆州出兵,以为檀道济也被杀了,不料是老檀带兵前来,谢晦的手下也多不奉令。所以兵败、谢晦被抓,斩杀。刘义隆的皇帝位置算是坐稳了,这是靠人头滚滚垫起来的。

  然后就是轰轰烈烈的三次北伐,北伐伐到最后却居然是胡马略江,甚至胡马过江,也是很讽刺了。(所以稼轩有名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当然稼轩本身也差不多,一篇名词也是为撇清自己支持韩侂胄北伐这一事实的。真是一个比一个好笑!)北魏魏明帝在景平元年(AD423年)曾乘刘裕去世大举南侵,夺取刘宋的虎牢、洛阳及滑台等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不过魏明帝也很快死了,一报还一报,故宋文帝刘义隆自即位以来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和打算。元嘉七年(AD430年)三月,文帝以到彦之为主帅北伐,一度夺回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慕容德的伤心地滑台,是魏宋几次争夺的重点。)

  但到十月,北魏反攻,由于宋军军力不足,(到彦之是潜邸之臣,但也是个辣鸡。显然刘义隆根本不相信其它臣子。当时攻下四镇后,宋军将士皆大欢喜,曾从檀道济作战的旧将王仲德不以为然,他料定魏军在等待冬季河上冰冻时反攻。到彦之把几万人棑成东西二千里的一字长蛇阵,每一处只有几千人,力量非常薄弱。宋军宋军的我怎么想起了端平入洛?)加上宋文帝的过度指挥,致使前线宋军相继败阵撤退,到彦之却引军从水路撤退,到了历城(今山东济南),便烧掉船只,丢掉铠甲,徒步退往彭城,北魏追兵至。济南太守萧承之只有几百个兵却巧设空城计,使魏军惧伏不敢再南进。(这不是兰陵萧氏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却是兰陵萧氏第一次在刘宋南朝历史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至元嘉八年(AD431年)二月,滑台等地,重新失陷,不得已宋文帝启用德高望重的名将檀道济北上救滑台,打了三十多仗,重创敌军。北魏叔孙建奇袭他运输线,檀道济部缺粮,不能前进,滑台最终失守,守将朱脩之被俘。檀道济粮尽无奈退兵,魏兵追击,檀道济把米覆盖在沙子上运着,装出存粮极多的模样,又故作镇静,自己只穿便服,坐着轿子,慢吞吞地行走。魏军以为是诱敌之计,不敢再追,檀道济方得全军而归。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虽然檀道济没有败,但他很快被猜忌的宋文帝搞掉了。后来的名将沈庆之这次只是作为低级军官打了一圈酱油。)

  元嘉二十七年(AD450年)二月,一代雄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侵,并强攻不满千兵的悬瓠,守将陈宪苦战力保,魏军久攻不下,同时文帝又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援,刘宋武陵王刘骏更领兵袭击魏军,烧毁魏军运往汝阳的粮草,魏军于四月,被迫退兵。(这就是所谓南北交征啊,你来一次,我去一次。)魏军撤兵后,宋文帝即欲伐魏,发动第二次北伐。七月,以江夏王刘义恭节度诸军担任北伐主帅,兵分四路并进,大举伐魏。(此次规模最大,我们一般说起元嘉草草。都是指此次。东路军以萧斌为统帅,王玄谟、沈庆之、申坦等为先锋;中路军以臧质为统帅,王回芳、刘康祖、梁坦为先锋,南平王刘铄为接应;西路军以随王刘诞为统帅,柳元景等为先锋;此外江夏王刘义恭总辖各路。)

  柳元景、薛安都的西路军虽然破魏洛州守军,曾一度收复陕城和潼关。但王玄谟的东路军被魏太武帝击败。(只会空谈军事的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宋文帝,屡上疏陈述北伐,却大为宋文帝宠信。王玄谟、坦护之苦攻滑台不下,闰十月初七日,魏太武帝拓跋焘大军进至枋头,太武帝亲临前线,率大军渡河,直逼宋军。王玄谟见北魏大军逼近,弃军逃跑。宋军阵势大乱。魏军乘势进攻,斩首万余级,缴获军资器械无数。拓跋焘与王玄谟之间,何止十万八千里。。。)以梁坦为前锋的中路军也被魏将永昌王拓跋仁击溃。宋文帝见东路军、中路军战败,魏军南下深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的其他路军队。刘宋军队“诸将奔退,莫不惧罪”,(这就是大溃退了。这把脸丢的,出门去击贼却被贼冲到家里来了。一代名将沈庆之也发挥得不怎么样。)

  而魏军一路攻入刘宋统治区的腹地,经刘宋的历城、东阳、彭城、寿阳、盱眙等军事重镇,大多在城外野战,若遇坚城则绕背而去,继续南下。(刘义恭、刘骏守彭城,拓跋焘绕城致意而去;沈璞守盱眙,南军臧质大败,入盱眙共守,拓跋焘急切不能下。所以拓跋焘瓜步饮马长江,后面起码有盱眙、彭城在南军手里。拓跋焘围攻盱眙,臧质死战不退。这些人,皇弟江夏王刘义恭、皇子武陵王刘骏、外戚兴始公臧质,都是日后搅动刘宋一朝的风云人物,可见此次能抵御住拓跋焘的,都是刘宋精英。)最终,拓跋焘抵达瓜步,拓跋仁抵达江西,拓跋那抵达广陵,这些北魏远征军同日临江,并砍伐木材,一度威胁要渡过长江。(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后来,拓跋焘得知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刘宋又遣水军自海入淮来攻,而北魏军队又水土不服、多染疾疫,以致于疾疫死者甚众,拓跋焘只好撤军北归。此役过后,刘宋因为江北六州饱受战乱,而国力大损,被北宋司马光评价为:“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这一仗输得最惨,也是两个差不多同时上台同时退幕的雄心王者之争,刘义隆与拓跋焘堂堂正正的对决,刘义隆输得没脾气。第一次北伐是欺负别人皇帝刚死、第三次也是欺负别人皇帝刚死,就这样,也没有讨得什么大便宜。刘义隆雄心是有,可惜能力配不上雄心,不论比北国的魏明帝、太武帝,还是比自己老爹刘裕,这能力的落差有点大!刘义隆“授将遣帅,乖分阃之命,才谢光武,而遥制兵略,至于攻日战时,莫不仰听成旨”。这种长臂微操,被后世赵二、蒋光一再证明是取乱之道。)

  元嘉二十九年(AD452年)七月,宋文帝刘义隆以北魏发生宫廷内乱,一代雄主拓跋焘毙命,意图再次北伐。(沈庆之劝谏,刘义隆索性不让他参加北伐。这大概与刘备不带赵云东征一个意思。)即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鲁秀兄弟(鲁氏兄弟是鲁宗之之孙、鲁轨之子。之前鲁宗之、鲁轨站司马休之一边,与刘裕作对,兵败随司马休之投奔北魏。这鲁氏兄弟多年后又逃奔南朝。居然成为南朝肱骨之臣,也是传奇)与程天祚率四万荆州兵向洛阳、虎牢方向进攻,臧质、柳元景率军攻潼关。(萧思话也是兰陵萧氏的重要人物,不过他这一支在后来没什么名人。说明在南朝刘宋期间,萧氏已经全面崛起。这主要是刘裕的继母萧文寿,就是兰陵萧氏。萧氏还是出美人啊。后来被尊为皇太后,她所在这一支脉被称为皇舅房,是兰陵萧氏支脉中最早兴起的。

  萧思话是萧太后的亲侄子。提起萧太后怎么觉得语气怪怪的?后来建立萧齐的萧道成的父亲萧承之,就是跟着萧思话起来的,也就是之前说的第一次北伐出场过的;后来建立萧梁的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则是跟着萧道成混的。)鲁爽率领的西路军虽然很快便攻占了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并在大索城击败拓跋仆兰,进而围攻虎牢。但张永统率的东路军却迟迟攻不下碻磝,后魏军通过挖地道出城,纵火烧毁宋军营垒及攻城器具,破坏宋军进攻的通道。萧思话见碻磝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率军退还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鲁爽、臧质等知晓东路军已退,于是和柳元景等退兵,第三次北伐除恢复了刘宋在许、洛中间一带的控制,基本无功而还。(第三次北伐,也是强弩之末了,因为宋文帝自己也很快要在宫闱之变中,以与拓跋珪差不多的姿势,跟随拓跋焘去了。)三次北伐严重削弱刘宋国力,至此,南北实力从敌弱我强变成了敌强我弱。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七四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人间百戰更新,第222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1免费阅读。https://www.xs74w.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